学术资讯 » 学术会议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敦煌研究院|杨富学:敦煌石窟唐僧取经图的文化渊源与图像时代

    阅读: 2022/9/7 9:24:23

    随着摄影、电影、电视、互联网、自媒体等数字传媒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我们开始进入到一个史无前例的“读图”时代。在此背景下,图像日益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为更好地促进图像研究,加强多学科的学术对话与交流,探索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的学科路径,依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王加华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课题,《民俗研究》杂志将协办推出“多学科的图像研究系列讲座”。

    2022年9月7日上午9:00,系列讲座第一讲由敦煌研究院杨富学研究员开讲,具体题目为《敦煌石窟唐僧取经图的文化渊源与图像时代》。敬请关注。

    讲座题目

    敦煌石窟唐僧取经图的文化渊源与图像时代

    讲座摘要

    在敦煌石窟中保存有多幅《唐僧取经图》,一直被认定为西夏时代的遗墨。其实,从文献记载看不出西夏有唐僧取经故事的流行,而宋金境内流行的唐僧取经故事中,孙悟空都是以“白衣秀士”的身份出现的。猴子形象的形成,与元杂剧密切相关,尤其是南戏中丑角的出现和诙谐幽默戏份的增加,孙悟空形象始发生大转折。至元末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孙悟空诙谐滑稽、个性鲜明的形象成为定式。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就与《西游记杂剧》非常接近。推而论之,敦煌石窟中的唐僧取经图都应为元代的遗墨,与西夏国了无干系,但和元代敦煌的西夏遗民和吐蕃人存在一定关联。

    主讲人杨富学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燕山大学、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导

    主持人王加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讲座时间

    2022/09/07 09:00AM

    讲座平台

    腾讯会议:360619815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518)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一生都为历史而战的史学大师,鲜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下一篇:刘宗迪:二郎骑白马,远自波斯来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