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课题基金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国自然申请的函评解读:九大关键点让你轻松应对

    阅读: 2024/10/24 17:09:26

    邮件即将收到综合评价,而非资助意见......

    国自然的结果即将揭晓,申请的小伙伴们都在翘首以盼。

    谁会成为那20%的幸运儿呢?

    很快,你将会收到一封邮件,其中包含综合评价——注意,这不是资助意见

    资助意见包括:优先资助、可资助、不予资助,综合评价难以推出资助意见。

    这也是每年大家觉得困惑的地方,评价很好,为何就没获批呢。

    在解读意见之前,了解函评意见的产生过程对于准确把握评审结果至关重要。

    从函评专家打开申请书的那一刻起,短短十几分钟就决定了一份申请书命运。

    之后的时间,专家们通常只是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而寻找证据。

    函评意见的成因往往是以下几种情况:

    下面部分内容来自薛老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攻略》的第十章,略有修改:

    如何看评语?具体由如下9条

    挑剔毛病,认为水平低下

    虽然很多专家不会在评语中明确提出“水平太低”的评议。但这类申请书的结局往往不太妙。

    原因:某一些学科试点了“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的试点工作,也就是申请人反向给评审专家打分。

    4分-很有帮助,3分-有帮助,2分-帮助不大,1分-没有帮助不打分的话默认4分,所以大家记得打分呀。

    评分太低评审专家也担心自己被拉黑名单,而无法评审。

    科学问题认识不深刻

    一些专家一眼就能看出申请书中的科学问题所在,但如果申请书绕来绕去却无法准确表达,专家没有义务指导你。

    这不同于学术论文的评审,因此常常会看到“科学问题提炼不足”的评语。

    内容不清楚,理解难度高

    申请书中的内容如果没有解释清楚,导致专家无法理解,那就危险了。

    因此,申请书必须既详尽又简洁明了地说明内容。

    建议找大同行看看,如果他们能看懂的话,这块就不用太担心。

    知名教授申请,依然被拒

    即使是知名教授的申请书,如果主笔的水平不高,也可能被拒。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时间紧,任务急

    很多申请人觉得专家没有仔细看申请书,其实是因为申请书重点不突出,没能抓住专家的眼球。

    赞誉与得分不匹配

    函评意见中的赞誉有时意味着得分不高,反之指出很多问题的申请书,专家可能是希望其通过。

    因此,通过函评意见来判断得分并不总是准确的。

    专家评语“遇强则强”

    如果申请书写得好,函评专家通常会从摘要、立项依据、科学问题、研究基础中复制粘贴几句,稍作修改后作为评语。

    相反,拒绝一份写得不好的申请书,专家反而会花更多时间在上面。

    简短的评语背后的深意

    为了避免被投诉,函评专家的真实想法通常只会用简短的评语表达。

    申请人需要仔细揣摩这些评语,尤其要注意其中的但是、但、建议、值得商榷、可能、其实等字眼。

    如果能理解这些评语的含义,申请书的质量将大幅提升,基金申报成功指日可待。

    优秀论文与申请书的对比

    如果专家看到申请人有优秀的论文,会特别关注申请书的质量。

    如果科学问题总结得清晰流畅,得分一般会很高;

    反之,专家可能会觉得论文和申请书的撰写能力存在差距。

    无论结果如何,承认之,而后认真对待之。

    当你面对着国自然的评审结果时,或许心中会有些忐忑和不安。

    你我都一样,毕竟国自然申请的正反馈时间来的太过长久,1年时间。

    科学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

    愿你我从中汲取力量,不断打磨自己的研究。

    转自慢教授的科研江湖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5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国自然未过?别急,看看马斯洛需求分析,重拾信心,回归日拱一卒,助力国自然申请

    下一篇:国自然创新的范式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