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0/28 10:00:40
小课题研究的评价不同于大课题,从成果表达形式上看,它一般不需要编写专著,也不一定要撰写长篇的结题报告和专业论文。小课题的研究成果,既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育案例、精品课例,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小论文,甚至可以是听评课稿、沙龙材料、学生作品和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这些成果没有晦涩、艰深的理论阐述,而是或自由表达,或理性提升,或问题取向,或直扦胸臆,教师用朴实的语言叙述自己生动的实践,从实践中提炼观点,让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与同行分享成功经验。这些研究方式和成果表达形式,成为中小学教师研究的基本存在形态。
例如,某班学生思想活跃,下课时常常“热闹非凡”,而且,历史课,又被认为是“副科”,每次上课前,老师都要花费一些时间,甚至需要使劲拍桌子,才能让他们安静下来。如何课前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该老师开展“运用“每课一歌”课堂导入策略提高学生初二历史新授课学习兴趣的行动研究”小课题,那么,该小课题成果内容和形式是什么?主要包括:①“每课一歌”历史课堂导入教学片断实录和教学反思②“每课一歌”历史课精品课例③“歌曲导入:快速进入历史课堂学习”为主题的教育案例,等等。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提炼,就可以逐步形成有关研究论文,甚至可以形成教师“歌唱历史”教学风格等。这些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是在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生成,按照中小学教师“话语体系”而表达。
转自费伦猛小课题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课题研究工作如何开展?
下一篇:小课题: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