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图书出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新书分享会|“云端读新书”开展首期活动 尤陈俊分享新作《聚讼纷纭》

    阅读: 2022/9/8 15:16:23

    8月5日,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组织的“云端读新书”第一期活动线上成功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尤陈俊分享其新作《聚讼纷纭》。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本书责编许心晴作为特邀嘉宾,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顺峰、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金作为与谈嘉宾参加活动。

    尤陈俊围绕此书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及写作目的等展开分享。他指出,此书的写作背景可追溯至20多年前,学界有关“中国传统社会究竟是厌讼,还是健讼”的讨论,虽有不少学者对此问题展开探究,但却无法消解其对该问题的疑惑。他对此书的章节内容、架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进行了全面介绍。写作此书,不仅意在呈现清代“健讼之风”的话语及其表达,还意在向瞿同祖先生致敬。

    许心晴从审读与出版角度,对此书乃至法律类图书出版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此书文风优美,文字通俗易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此外,此书对诸多学理的论证与概括也非常简练,它将中国古代社会鲜活的诉讼画面直接展现于每位读者面前,让人眼前一亮。

    刘顺峰循沿此书的章节结构,分别就每一章内容中的知识与方法创新做了详细分析。他认为,该书不但以详实的史料、缜密的逻辑、严谨的论证,对中国古代健讼之风予以系统揭示,还就中国法律史研究,特别是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如何实现方法论创新展开了大胆探索。

    杜金首先从“物理属性”方面,讨论了此书的成功之处。她围绕此书写作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分析了其间呈现出来的语言特色。她认为,此书可被视为一份成功的研究指南,特别是此书的写作思路与叙事风格,对于博硕研究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此次活动的举办,对于增进与会人员有关中国古代诉讼的“幻象”与“实相”问题的认知,以及拓宽与会人员有关中国古代诉讼研究的方法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2届法学硕士李浩源主持。海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教师、博硕研究生、本科生近200人线上参会。

    转自:“社科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37)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数字阅读时代来临,纸质书为什么依然受欢迎?

    下一篇: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是否合理?校生共治逐渐成为高校内部治理的内生动力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