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中小学教研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课题研究)步步“精心”,让课题研究踏过留痕

    阅读: 2022/10/28 10:24:39

    写在前面: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与教学紧密相连,我们工作室非常重视运用课题研究提升成员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引领,聚焦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疑难问题,采用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反思交流、个案分析等策略进行有效工作,引导工作室成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提高,不断成长。

    2022年3月,工作室申报的课题《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获三门峡市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专项课题立项。为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切实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科研能力,工作室近期开展了课题研究系列活动。

    加强学习促提升

    为了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增强各成员在工作中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在课题负责人薛小丽老师的组织下,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扎实的理论学习。

    01集中学习

    主持人组织大家学习《如何巧用“阅读提示”和“旁批”教好自读课文》

    02自主学习

    工作室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课题相关理论知识

    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学习和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撷取学习中感触最深的文章与老师们交流研讨。事实上,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课题组成员读书、写作、科研提升的过程。一边读相关的理论书籍,一边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方面的论文,把读到的理论和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有了读书、实践、写作的支撑,三者的有机结合,课题研究成果自然会上升到理论层面。

    教学研讨求突破

    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教而不研,教就缺乏科学性,就会失之于肤浅;研而不教,研就缺乏针对性,就会失之于空泛。如果说课题研究是树,那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就是它生长的土壤。课题研究之树,只有深深扎根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土壤,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根深叶盛、枝繁叶茂,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土壤,课题研究之树就会枯萎。为此,工作室开展了自读课文教学研讨课活动。

    彭文文老师执教自读课文《精神的三间小屋》

    姚文敏老师执教自读课文《美丽的颜色》

    在评课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围绕2022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际,对课题名称、研究设计、研究思路、以及最终的研究成果等进行了详细的思考和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对课题研究中每个过程地实施都进行了充分且严谨的思考,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步骤,确保了后续研究的顺利实施。

    课题研究并不是在教科研活动时才开展的,也不是游离于日常教育教学之外的工作。课题研究如果不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就变成空中楼阁,高谈阔论了。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研究,应当是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有机融合,贯穿于整个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始终的。

    静心反思明方向

    课题研究在实施中,一般都是采用行动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其研究流程是围绕“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四个环节反复进行。反思是就行动过程及效果进行回顾、判断、评价、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或重新设计研究。它是行动研究过程中上一个循环的终结,又是过渡到下一个循环的中介。

    合理的反思能起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修正设计、改善行动的目的,在专注于问题解决的同时,不断进行有效的反思,课题研究的质量就会更高一些,收获也会更多一些。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希望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日常教学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能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教科研能力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和永远的课题。

    我们始终相信,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让我们背着课题研究的行囊,且行且反思,收获研究路途中的旖旎风光。

    转自:“薛小丽初中语文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47)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课题研讨)立足自读 浅浅教学

    下一篇:课程资源“五个一”,助我开启七年级英语教学之旅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