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10/28 13:46:00
2022年既是教育改革的新起点,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为了认真总结我市2022年中考工作,深入剖析“双减”政策下的中考命题形势,精准分析当前中考备考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我市2023年中考备考效率,合力推动全市初中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2022年10月11日至19日,由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统筹主办的全市2022年中考学科分析会暨中考备考指导会成功举办。
根据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本次会议于线上举行,共设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个分会场。全市学科教研员、初二、初三年级教师近2600人参加会议。
2022年所有中考学科以“高质量命题促进高质量教学,素养考查推动素养课堂”为目标,全程、全面严格坚持依标命题,致力于命制考查核心素养、体现学科本质、贴近教学实际、彰显“立德树人”的试题,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不断推动课程改革的目的。各分会场上,学科教研员分析试题、详解数据、剖析问题、指导方向,在回顾总结2022年中考情况的基础上为2023年中考备考指明方向、提出建议。
语文学科分会场
数学学科分会场
英语学科分会场
道德与法治学科分会场
历史学科分会场
地理学科分会场
物理学科分会场
化学学科分会场
生物学科分会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每一年的学科中考分析会都凝聚了教研员对试题引领和教学改进的思考和智慧,也反映出市教研中心对引领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和决心。希望老师们在2023年复习备考中能够切实贯彻落实“双减”精神,加强新思想新理念新课标的学习,既做有情怀、有担当的教师,更做有研究、有思辨的教师。
“求”与“索”并重,“教”与“研”齐飞,在改革路上,我们并肩前行;在教研路上,我们携手共进!
中考分析会金句分享:
1.我们要立足于课本、立足于新课标的要求,不断精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考试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回归到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去,要在日常教学中花些心思、下些功夫,要让考场和教场齐步走。
2.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处着眼,不遗漏细节。在教学环节中,教师的示范要严谨规范,策略运用要得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得法;教学的目标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课标要求;落实学科素养,培养核心能力与品质;重视学法指导,培训学生会学数学;重视习惯培养,训练扎实的运算基本功;注重基础,回归数学本质;注重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品质;高效训练,重视母题的挖掘、改编、拓展,避免盲目刷题。
4.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融合,一定要在落实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科学高效的备考计划,注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化情境教学,发挥备课组、教研组集体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才能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5.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和评价,一要避免将高中化学相关知识提前至现阶段教学与测评;二要开展大概念统领下的基于主题的整体教学,将碎片化的知识点结构化、功能化、素养化;三要改变学生实验严重不足的现状,开齐、开足、开好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实验,更要基于学生生活,运用探究、工程技术、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真实问题中解决活动中进行学习和发展。
6.我们希望引导学生去深度学习,那么教师的思想和理念首先要深度转变;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敢于打破以往政治课“背诵为王”的刻板印象,要给学生一个会思维的“框架”,帮他们走出“被框架”的思维,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学以致用”,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用以致学”。
7.课程标准是真正的教考标准的统一,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以及中考的思维的合一。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五育并举,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双减政策背景下要特别注重课堂质量,提质增效关键看课堂。
8.教师要依托知识建立生命观念,建构概念中发展科学思维,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创设真实任务情境发展核心素养,全面渗透社会责任意识,在练习中考查和提升核心素养。
9.作为教师,应该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课程。
10.从命题的角度就“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中考与课堂”为题展开分享,围绕“求简、归零、寻常”的生活态度以及变化中求不变,不同中找相同的物理思想强调提倡大教育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以“用心、点燃、唤醒”对当下的教学进行启示,并强调“做一个好物理老师,守心中的一方净土,做自己喜欢的事,教书、育人、 传道、 授业、 解惑。知人懂 ,方心安 。做一个简单真诚的人 ,与时光终老。”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中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