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妙策如神、突破难关——李怡主任、庄晓东主任团队成功为应用SAPIEN 3球扩瓣1挑战复杂TAVR病例

    阅读: 2022/4/1 14:41:30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怡主任、庄晓东主任率领心脏病瓣膜团队使用SAPIEN 3球扩瓣1,为一横位心、主动脉窦瘤样扩张、主动脉瓣严重钙化狭窄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R),展示出了该团队在应用新型瓣膜器械挑战复杂病例、应对突发情况的高超技艺。面对无冠窦及右冠窦的严重钙化,李怡教授团队在预扩球囊通过瓣口前,先球囊充盈,调整导丝及系统同轴性,再抽瘪球囊,保持导丝张力及球囊同轴性的同时推送球囊系统,这种独特的跨瓣技术,成功解决了此例手术中跨瓣困难的问题,为我国广大TAVR术者提供了范本!

      


    横位心、主动脉窦瘤样扩张、重度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








    患者男,80岁,入院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窦瘤样扩张、全心增大,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重度)并关闭不全(中-重度),主动脉窦部56 mm、主动脉瓣环26 mm、窦管交界43 mm,升主动脉41 mm,EF47%、SV 115 ml,主动脉瓣口最大流速4.63 m/s、跨瓣压差86 mmHg。

    术前CT评估结果显示,主动脉瓣瓣环平均直径29.4 mm、瓣环面积659.4 mm2,LVOT 615.3 mm2;SOV 40.2 mm、STJ 47.3 mm;左冠开口高度19.6 mm、右冠开口高度26.5 mm;心夹角55°。




    经李怡主任、庄晓东主任带领手术组进行充分术前讨论,考虑到患者高龄,外科换瓣手术风险极大,故决定给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R)治疗。在器械选择方面,鉴于患者存在横位心、主动脉窦瘤样扩张,整体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为减少整个手术的难度与风险,特选择输送性更好的新型SAPIEN 3球扩瓣1,结合患者CT测量数据,确定瓣膜尺寸为29 mm SAPIEN 3球扩瓣1。

      


    独特跨瓣技术助力瓣膜成功释放








    术中经股动脉入路,首先送入猪尾导管至主动脉根部,行造影观察主动脉根部形态,随后送入指引导管及导丝,尝试跨瓣操作,由于患者主动脉瓣部位解剖结构复杂,多次尝试后终于成功完成导丝跨瓣,但患者横位心加窦瘤的解剖,致导丝无法到达心尖,导丝无法达到更好的同轴,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主动脉根部造影



    导丝成功跨瓣


    导丝跨瓣后,首先尝试送入18 mm预扩球囊进行主动脉瓣预扩张,预扩球囊首次成功跨瓣后,在180 bpm起搏下行首次预扩张,但由于主动脉瓣部钙化极其严重,预扩球囊在扩张时便被挤入左室流出道,未能成功预扩,遂回撤球囊,计划再次进行尝试。



    18 mm球囊首次预扩


    再次尝试送入18 mm预扩球囊时,由于无冠窦及右冠窦的钙化位置及形态特殊,球囊跨瓣十分困难,所以在多次尝试无果后,在预扩球囊通过瓣口前,先球囊充盈,以达到调整导丝及系统同轴性,再抽瘪球囊,保持导丝张力及球囊同轴性的同时推送球囊系统,顺利跨瓣,进行预扩。



    18 mm球囊再次成功跨瓣


    使用18 mm预扩球囊反复多次预扩,但患者主动脉瓣钙化严重,多次将预扩球囊挤出,最后在18 mm球囊成功预扩时,由于患者钙化十分严重,预扩球囊在充盈时破裂,遂立即撤出球囊、导丝系统。



    18 mm球囊多次预扩



    18 mm球囊破裂


    重新送入导丝进行跨瓣,并送入25 mm预扩球囊进行预扩。与首次预扩一样,25 mm预扩球囊同样难以完成跨瓣操作,遂在预扩球囊通过瓣口前,先球囊充盈,以达到调整导丝及系统同轴性,再抽瘪球囊,保持导丝张力及球囊同轴性的同时推送球囊系统,顺利跨瓣,进行预扩,发现无明显反流及瓣周漏,且不影响冠脉血流。 



    再次导丝跨瓣



    25 mm球囊成功跨瓣 



    25 mm球囊成功预扩


    顺利完成与扩张后,按原计划送入29 mm SAPIEN 3球扩瓣1,顺利过弓,并得益于预扩时调整了导丝同轴性,顺利完成跨瓣操作,精确定位,并在180 bpm快速起搏下,成功释放瓣膜,术后造影结果显示,瓣膜植入位置良好,无明显瓣周漏及反流,顺利完成手术。 



    瓣膜释放



    术后造影

     

    总结







    此例患者合并有横心位、主动脉窦瘤样扩张等解剖特点,右无融合且严重钙化为导丝的通过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严重钙化的存在,使得器械顺利跨瓣充满困难,且无法保证取得较为满意的同轴性,也使得整个手术过程中的球囊预扩操作都变得极为艰难,因此手术团队采取了球囊跨瓣前先充盈再跨瓣的操作,及时、有效的调整了导丝位置确保后续导丝的同轴性。若导丝同轴性不佳,很可能导致后续瓣膜在释放过程中发生位移,无法准确着陆,并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并发症,因此瓣膜释放前针对同轴性进行的调整,为瓣膜成功释放奠定了优异的基础。希望在未来,广大TAVR领域医师团队都能通过在不同类型患者,尤其是疑难复杂瓣膜病患者中,不断尝试应用该款瓣膜,为患者谋取更多临床获益!

    注释:


    [1] SAPIEN 3球扩瓣: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20203130291


    专家简介





    李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危急重症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医师分会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冠脉影像与功能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专著《冠脉血管内超声图谱》。


    中山大学完成硕士及博士,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心脏中心完成心血管介入专科医师培训,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约20年,近15年一直工作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主要从事冠心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及心血管重症的临床诊疗工作。擅长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诊疗、心血管危重症的诊疗。






    庄晓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委员,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副主委,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精准应用学会心脏康复分会副主委,广东省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年委员会主委,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委,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心脑血管慢病管理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临床研究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医师分会青年医师专业组委员


    中山一院“柯麟新星”和“柯麟菁英”人才,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参与多项国内外多中心临床研究


    临床与研究方向:冠脉和瓣膜介入治疗,代谢性心血管疾病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5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学术期刊|《教育研究》目录:2022年第3期

    下一篇:风险评估在临床科研项目立项中的应用与实践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