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20分钟就能出核酸结果!985高校取得新突破

    阅读: 2022/4/2 10:03:27

    来源:武汉大学

    近日,武汉大学团队研究出一种新的核酸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操作便捷,仅需20分钟便能完成检测。

    在新冠病毒及变异毒株不断传播的背景下,快速筛查对于病源检测、控制疫情的传播十分重要。RT-qPCR是目前新冠病毒的检测金标准,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但由于其依赖于实验室专业仪器的使用和专业人员操作,从采样到出结果大致需要6小时,难以应对病毒惊人的传播速度。

    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中南医院医学研究院、教育部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殷昊教授与张楹教授课题组开发出了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操作便捷且快速的核酸检测方法sPAMC,研究成果论文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在线发表,第一作者为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研究生芦舒涵、佟晓晗,殷昊、张楹为通讯作者,武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课题组首次靶向非经典PAM建立了核酸检测一步法(sPAMC),并在新冠病毒真实样本中达到94.2%准确度并无一例假阳性。sPAMC技术仅需20分钟就能检测到Ct值为35.8的新冠真实样品,并且用便携式紫外灯或蓝光灯照射即可观察到结果。

    面对新冠病毒毒株变异速度快、传播能力强的现状,sPAMC技术除了检测灵敏度、检测速度与检测条件方面的优势外,还具有荧光信号结果在样本间的可重复性高、靶向的检测位点可选择性大等优势。

    “我们会避开变异程度较高的S蛋白表面的壳蛋白,而去选择相对保守的变异区间进行检测,这对于提高检测准确度有一定优势,” 殷昊教授解释道,“除此之外,大大提升的检测速度也能更好地应对毒株的变异和传播速度。”

    除此之外,sPAMC在准确度和检测速度上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殷昊教授表示,通过优化sPAMC在分子动力学方面的工作表现,核酸检测的速度仍能够提升。同时,鉴于现在社会上广泛使用的RT-qPCR的核酸检测方法所具有的低成本、接受度高等优点,将新旧技术的优势进行结合,以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应用方式,会是后续研究中所要跟进的课题。

    当谈到当前社会上普遍热议的核酸自测方法时,殷昊教授表示,sPAMC与自测的方法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温度的控制上。新冠自测对温度要求不高,20℃左右的室温条件下就可以实现,而sPAMC核酸检测法则需要严格控制在37℃至40℃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因此,如果能够实现对于温度的控制,sPAMC技术在自测领域还有一定的应用空间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57)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985校领导,出任这所大学一把手!

    下一篇: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数学建模论文?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