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4/13 10:46:54
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站着不动,便能沐浴那最纯净的阳光。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4月1日,黄礁中心校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正式开始。
本次教研活动,从教师需求出发,带着问题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课例:《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沐浴春天的阳光
柔柔的,糯糯的
李燕老师执教的是《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的《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一课。
本节课紧扣以“一日小导游”、“解惑大师”等活动串联课堂。通过课堂现场介绍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世界文化遗产之中,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
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契合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了有效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师生配合,课堂氛围融洽。
精彩瞬间
02
评
点
●
长
校
SPRING IS A NICE SEASON
为积极发挥教研组的教研积极性,本次活动由校长和副校长带头点评。
校长 王庆杨
王校长认为李老师教学目标解读定位准确,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遗产,珍惜、领悟和传承人类文明的辉煌成就,尊重文化的不同并重点宣传祖国的灿灿文化,激起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之情,强化文化自信。
课前充分准备,通过网络搜集查阅资料,下载打印,为课堂学习交流作好知识储备和铺垫,提前感受世界文化的多姿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感悟,彰显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探究”的理念。建议把小组合作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提升学生搜集、整理和初步分析相关资料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副校长 何美燕
李老师的课语言功底深厚,妙语连珠,教态亲切自然,课堂思路清晰、节奏均匀,以三个活动为中心设计整节课的教学环节,结合大量的视频、音频、资料等立体呈现课堂知识内容,教师备课非常充分。美中不足是学生提前预习不够,课堂积极性稍欠。
这次的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意义非凡,大家对《道德与法治》课更加重视起来,明确今后上课的重要性、方向性、针对性,明白“预给学生半桶水,自己首先要装满水”,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才能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课。我们都会积极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中来,也期待下一次教研活动。
03
报
汇
●
流
交
春日的邂逅
漫步春日,等待一场久违的邂逅。思想与思想的遇见,迸出智慧的火花。课例展示后,几位老师对李老师的课做出了相关报告。
ENJOY LIFE
郑伟琴老师认为,李老师让学生通过感受以殷墟为代表的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明成就,领悟古代文明的价值,树立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李老师课前搜集整理大量的资料。通过播放甲骨文及青铜器,学生讲述《木乃伊》制作过程等感悟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文化遗产。
徐露露,杨素娥等老师也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提出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的观点。实现教材与学生生活对接,才是一堂好课的关键。
本次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对课程的目标与价值有了更明确的思考方向,为以后的道德与法治课指明了方向。未来,老师们定会更关注教材、关注学生,扎实走好每一步。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