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模型建构展风采,创新课堂共成长

    阅读: 2022/4/13 14:50:26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2021年12月31日上午,在常州市新北区罗溪中学,新北区初中生物老师围绕“基于模型建构的课堂教学”主题开展了一次课堂研讨活动。此次活动由新北实验中学的徐佳老师和飞龙中学的祖翠翠老师进行同题异构,课题为《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徐老师以牛蛙游动的视频将学生引入有趣的课堂,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活动:看一看,牛蛙后肢由哪些结构组成;剖一剖,解剖观察牛蛙后肢;动一动,如何让牛蛙后肢动起来;探一探,伸肘、屈肘动作完成过程。徐老师精心准备了一系列课堂活动,让学生先观察再动手探究,将复杂的问题生活化,学生在做中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祖老师以带领学生做缓解紧张情绪的手指操引入课堂,详细讲解了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骨骼肌。课堂以问题为导向,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从观察模式图到解剖鸡翅实物,从知识的获取到构建模型能力的提升,层层递进,设计精妙。

    课后交流环节由新北区兼职教研员於剑老师主持,先由中天实验的贾静老师、飞龙中学的夏娴老师和河海实验的陈忠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点评。贾老师指出两位老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通过动手制作手臂的运动系统这一物理模型将复杂的问题生活化,建构模型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夏老师指出徐老师的课堂活动丰富,模型精美,最后环节还以人民英雄张定宇的渐冻症为例进行了情感升华。陈老师认为做实验就是进步,牛蛙、鸡翅都是容易获得的材料,建议多开展实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新北区兼职教研员於剑老师指出,两位老师都运用了模型教学法,不仅有物理模型构建,还有概念模型的生成,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他还提到人在运动过程中受过的伤比如骨折、脱臼、肌腱断裂等,可以联系实际加入健康教育,体现学科育人的特点。

    魏村中学陆红梅老师进行总评,指出徐老师的课以体验为主,在做中学,通过四个紧凑的活动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祖老师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从模式图到实物图,从知识获取到能力提升,层层递进。她指出知识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加入生命运动健康教育效果更好。

    最后新北区生物教研员潘阳光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一个人不能举哑铃,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他建议老师们在平时教学中将自己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积极参加论文的撰写,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在提升教师自己,新的一年,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继续踏上教育之路。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46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新北区初中生物教研专题活动暨江苏省重点课题组2022年论文写作培训活动

    下一篇: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开发系列作业辅导微课 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