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12/20 15:33:54
自2019年闵行区被教育部确定为“智慧教育示范区”以来,区域层面在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方面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有条不紊推进,在教学环境融通、教学方式变革、数据驱动评价等方面形成亮点。
闵行区实验小学作为区域内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智慧教育研究,以项目研究、课堂教学研磨等方式探索智慧教育的教学实践之路。春城校区语文学科团队依托“闵晓数智慧笔”开展“智慧课堂”研究,在探索中落实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的目标,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为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课堂教学变革做开路先锋。
思维过程可视 精准分析学情
“智慧课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环境的智能化。在不改变学生原有作业习惯的基础上,实时采集学生作业过程性数据,实现对学生全场景学习行为的精准把控,为基于学情诊断的针对性教学提供了基础。
学生思维过程可视化,追根溯源解决学科薄弱点,教师随时回看学生云端数据,以科学数据助力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化教学。最终,逐步形成基于拓展资源导学、课堂精准教学、学情诊断评价、学业状态反馈、课下精细辅导、个性化错题资源智能推送的课堂教学实施路径。
共聚研究智慧 提升课堂实效
研究初期,春城校区智慧笔项目组成员与信息平台负责人结合项目研究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确定了语数英各学科主要应用场景及研究推进计划。开学初,春城四年级语文教研组聚焦如何将“智慧笔”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机融合,突破教学难点,达成超越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展开了实践研究。
十一月初,春城校区的四年级语文教师康悦昕在区域层面呈现了一节语文智慧课堂研讨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前,康老师利用智慧笔收集、汇总学生预习作业完成的数据,在课堂上聚焦学生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讲评,精准反馈。课中,学生用智慧笔对课文展开批注,教师多次运用智慧笔的实时播放、对比讲评、回放等功能捕捉和呈现学生独立批注和修改批注的全过程,直观呈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助力教师基于学情展开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了课堂的实效。区教研员景洪春老师对课堂呈现给予了肯定,也对“智慧笔”如何更好服务于日常教学提出了建议。
研讨课后,老师们共聚一堂,对如何运用“智慧笔”开展学情分析展开精准教学,如何让课堂充满因技术加持而生发的教师和学生的智慧进行了探讨:如何让数字技术更好地赋能教育,落实减负增效;如何增加并拓展“智慧笔”的运用场景,改变传统课堂样态;如何捕捉并分析学生思考过程,以真实学情推进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习行为,推进学习品质提升、推进学科素养提升……
生命不息,研究不止。无论是一路走来的理论技术探索,还是节点性教学研讨,无论是深入参与的团队教师,还是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全体育人者,都已然行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上。
在探索性研究实践中,老师们更加明晰了学情分析之于智慧课堂的重要性,也感受到“智慧笔”之于课堂教学的价值,拓展智慧笔运用场景,以更积极态度进行新技术赋能的日常教学研究。期待在团队努力、技术加持、数据支撑下,老师们分析学情的能力得以提升,精准教学得以实现,“双减”精神高效落地。
转自:“闵行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