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中小学教研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科研 · 成果发布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阅读: 2022/12/20 17:07:54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一年数学组校本课题阶段研究成果发布

    按照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的研究》课题组的相关要求和本学期学校提出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目标,结合组内确定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研究》校本研究课题,一年级数学教师在十月份进行了新一轮的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还要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排在数学教学的首位,而有序思考又是思维能力的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是数学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基于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徐铮、郭红梅、孙铭凯、樊美娜四位老师分别结合《6和7的认识》、《8的认识》、《9的认识》、《10的认识》开展了课堂探索与研究。

    研究期间,潘智群副校长和教导处韩巍、宋磊副主任亲临课堂指导教研并给出了“课堂要基于学情确定目标,课程要基于育人培养能力”的建议。

    经过多轮研究,初步获得了以下教研成果:

    一、数一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有序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起点,尤其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观察是认识一切的关键。数数时,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观察,从而减少漏数或者重复数的现象,提高数数的正确性,逐步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

    二、分一分,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有序操作

    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操作的目的。”学生的操作过程,其实就是他们思维过程的体现。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更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载体。在教学分与合的知识时,给予学生小棒、小圆片等数学学具,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有序思考。

    三、说一说,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有序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或语言颠倒的情况,因此,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整、有序地表达,将思维和语言的培养结合到一起,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耐心地引导其举手发言,并指导其语言中存在的漏洞,让学生敢于发声。为了帮助学生完整地、有序地描述分与合的方法,教师们鼓励学生边摆、边说、边记录,培养学生有序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理一理,学会用分类的思想进行有序整理

    整理是思维的提升。数学知识点是?个相对开放的系统,每个知识都环环相扣并具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只有不断地练习和巩固,才能消化旧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学时,从师生共同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8的加减法算式,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顺序整理9的加减法算式,再到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整理10的加减法算式,学生在有序的整理算式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了有序思维。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有序思考则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标志。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既能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更有条理,又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有序操作、有序表达……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07)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科研 · 课题研究丨融合数学文化 探索高效课堂

    下一篇:教学 · 团队教研丨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