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12/20 17:09:03
关注核心素养
构建高效课堂
——信息组团队教研活动报道
2022版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内容。近两周,信息组全体教师围绕“关注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主题开展了两个轮次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前,信息组全体教师再次认真学习了新课标,针对信息科技课堂上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和探讨,确定了从落实核心素养入手,关注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发展需求的研究方向。
张芳宁老师执教的《Scraino判断语句》一课以“迷宫游戏”为主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次进行课堂任务设计,体现了知识点的有效衔接,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方面,教师合理创设任务情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同时老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最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杨昕老师的《3D打印——分割实体》一课关注了新课程核心素养中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首先通过设计“分蛋糕”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草图直线对圆柱实体进行分割,学生在三维的空间里,掌握了对实体的分割技巧。其次通过“实体作为分割工具”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了在分割方法上的创新,保障学生对分割技术的全面掌握,学生在课上也创造出了茶杯、笔筒等形形色色、与众不同的三维模型。
刘通老师的《Scraino克隆模块》一课从关注学生的信息意识入手,在观察与实践中总结角色的动作特点,再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将执行的结果表达出来。在计算思维的培养方面,教师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分配,在教学活动中对“克隆体”和“随机数”等知识进行了渗透,同时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做到活动式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郝帅老师的《画图——曲线的应用》一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有趣儿的动画片段作为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识,学会学习、思考,学会创造。分层次的任务设计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作品展示环节,郝老师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信息课上建立科学、正确的课程评价体系。
活动结束后,教导处白英德主任带领所有信息教师进行评课、议课,每位教师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大家一致认为,信息科技课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为起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目标,建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信息科技课堂的学习效率。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