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中小学教研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科研 · 课题研究丨多样体会促成长 真实感知有收获

    阅读: 2022/12/20 17:19:12

    多样体会促成长

    真实感知有收获

    ——记幼儿副班美术课堂校本研究活动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形式上,以动手操作为主,通过观察真实的物品,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幼儿主动进行操作,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萌发创作的兴趣,提升幼儿综合能力。

    基于此,幼儿部全体副班教师结合《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多样化材料提高幼儿创造能力》的校本课题,在李婷主任的带领下于2022年11月初进行了课堂教学研磨活动。过程中教师两两结对,采用同课同构的方式进行。所有教师都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他们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在动手动脑中,提升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李婷主任的专业指点和悉心引导下,全体教师的思维豁然开朗,收获颇丰。

    一、抓住幼儿园艺术领域本质,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

    李婷主任提出:“幼儿的艺术活动一定是用不同形式去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幼儿才能够主动去思考,主动动手创作,达到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徐晶和吴薇佳两位老师分别采用卷纸、折纸的方式指导孩子制作胡萝卜,并用剪纸的方式制作胡萝卜的叶子,活动整体设计有趣,环节流畅。两位老师的语言亲和、富有感染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示范基本的折纸方法,如:对角折、角对角,对边折、边对边等。这些富有童趣的折纸活动使孩子们尽情地徜徉在创作的乐趣中。

    二、通过真实感知,充分发挥创造潜能,有效提升审美能力。

    李婷主任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所以,要有真实的感知,让孩子有实实在在的体会和感受,这样才能激发创造潜能”

    在《可爱的黄瓜》一课中,郭妍老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物,感知黄瓜的外部形状。首先用超轻粘土搓一个绿色圆柱,捏出黄瓜形状,然后剪出三角形作为黄瓜的刺,最后捏一朵黄色的小花粘在黄瓜顶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付佳艺老师《创意西蓝花》一课,从说一说西蓝花的营养价值、外形入手,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先用绿色彩纸团成纸团,然后再捏一捏变成花蕾,最后用数一数、摆一摆的方式,把纸团沿着花茎粘出西蓝花的形状,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孩子们乐此不疲地沉浸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

    三、注重适应引导,体验真实创造,提升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李婷主任指出:美术活动中,艺术性与教育性是相互融合的,老师不能

    “不教”,要善于运用引导、互动的方法,激发孩子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做到教师真放手、真支持,孩子真创作、真发展!

    王艳茹和刘思含两位老师讲授的《好吃的玉米》,投放了孩子们不经常使用的气泡膜、丙烯涂色笔等材料。两位老师通过示范讲解、巡视观察、分享交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保证了孩子们积极参与、大胆创作。金黄的玉米颗粒饱满、教室里到处洋溢着秋天收获的气息。

    辛胜楠和郭晓两位老师设计的《大南瓜》一课,以从不同方位剪圆形纸的形式,引导幼儿能够从正确使用剪刀的安全方法开始,尝试把剪刀张到最大处,重点强调沿着线条轮廓剪,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幼儿在折一折、粘一粘、剪一剪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经过研究,全体副班教师对幼儿艺术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老师在交流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让大家在研讨中博采众长、优化教学策略,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更能够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为以后日常的教育教学明确了方向。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3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科研 · 课题研究丨探寻教科研最美的支点

    下一篇:教学 · 线上培训丨追溯史料历程 研讨教学新路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