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12/20 17:38:40
立足高年级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
开展行之有效的集体学习交流
本学期,六年级全体教师在学年主任陈明带领下,以腾讯会议的方式,紧紧围绕学年的小课题《高年级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开展了有目的的学习和交流。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和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第一手的强有力的借鉴经验。
陈明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颖且独特的教学手段,设计与运用大单元教学可协助相关教师达成学生素养培养目标,也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有必要立足实情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更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积极性,相信会让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当然,明确大单元主题、探清单元中各个课文间的关联,也是需要师生共同认知的重要内容。相信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们必将受益匪浅。
闫晓莉
带着文本走入生活
——浅谈对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本学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教学活动,让自己对于大单元的教学又有了更多一些的认识。
特别是针对自己研究的《小学语文主题式大单元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及自己在本学期做的教研课《竹节人》,对于第三单元进行了更有的放矢的研究,研究与实践之中真真实实地收获了以下几点感受:
一、抓住单元要素,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一共编排了三篇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这三篇课文分别属于记叙文、说明文和非连续性文本,在内容和表达上各具特色。三篇文本尽管体裁、内容不一样,但是阅读目的均指向“带着任务阅读,解决阅读或生活中的问题”,每一篇课文仿佛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当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与任务游走于文字之中时,就如同在不同的生活场景里“串门儿”。因此,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既要考虑“阅读策略”这一核心要素,又不能被“策略”局限住,还要考虑到文本所涉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要素,充分发挥单元的育人价值。遵循这样的思路,我们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统整为“讲讲老玩具的玩法”“探秘宇宙生命馆”“走进故宫博物院”三大任务,通过整合、调整教材,适时补充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经历体验与讲述、猜测与证实、梳理与表达,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素养的生长。
二、立足课堂、连接生活,实践单元内容
在教学《竹节人》一课的学习时,让同学们体会到这篇课文可读、可做、更可以玩,教师利用“如何教一年级小朋友玩转竹节人”这一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学生从“制作竹节人—玩转竹节人—分享玩竹节人的快乐”三个维度进行阅读与探究。学生对于教别人玩玩具这个任务非常感兴趣,因而在阅读中能聚焦相应的段落,清楚地梳理出竹节人的做法、玩法和快乐体验,自主投入地阅读,积极地交流展示,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讲解与分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顺利完成了。当然,“教别人玩”得先自己学会怎么做、怎么玩。所以,当在课前辅垫了“制作玩具制作指南”之后,学生结合自己的指南更能讲明白怎么玩,还会讲得更具体了,课后再做出了“竹节人”,“玩转竹节人”课上课下风靡班级。
同样的,在《故宫博物院》一课的教学时,由“设计家庭版的故宫游览路线图”和“做个小小讲解员”两个活动组成,旨在以真实的任务情境为导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让学生在有目的的阅读与创造性的表达中,感受故宫建筑的宏伟壮观,感受中华历史文化的魅力。
课中,让学生先确定带谁去参观,然后调查家庭成员对故宫的了解程度以及感兴趣的景点,用表格或文字记录下来;在阅读文本时充分考虑家庭成员的特点,借助图例画出路线,标出参观的重要景点,设计一条时长合理、有文化味、特色突出的游览路线。
在调查与研究之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如果带着奶奶游故宫——跟着宫廷剧逛故宫;带着妈妈游故宫——故宫博览游;带着妹妹游故宫——故宫之初印象;带着同学游故宫——故宫知识知多少。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就一个导游词就对付了一切的情况了。
特别是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更体会到了“给年纪小的弟弟妹妹讲解,语言力求简洁生动,最好能加入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给年长的爷爷奶奶讲解,可以结合热门宫廷剧里出现的场景;给知识丰富的爸爸妈妈讲解,就要增加一些更为专业、更加凝练的词句,涉及的景点更为广泛……”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言语交际的语境、空间、方式都更加自主个性,更加有针对性,学习也就更加的有效果了。
大单元教学实践让我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更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由眼中有“本”转向心中有人。
从课文研读转移到了学生研究,从教学视角转变为育人视野,以逐层递进的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建构言语表达经验,完成新的挑战,最终,学生学力得以生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精神视野也变得宏大。
当然,大单元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短短的一个学期的粗浅研究只能认识到其中的冰山一角,只有不断地挖掘与转化,才能更好地彰显大单元教学的育人功能,推进学生的成长与学科发展的统一,实现素养的全面发展。
杨晓梅
单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单位。对于大概念的理解掌握也是靠单元整体规划设计来实施的,因此,先整体性单元备课再细分到课时备课就格外重要。当前,很多学校都倡导大单元教学,倡导围绕任务群、内容结构化来重构教材单元,同时倡导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等研究。
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是:单元主题、课题确定,目标链构建与目标解读及达成,教材解读,学情分析,学程设计(情境、任务、问题、评价设计),课时划分,单元考评设计。
那么,在单元备课中如何有效落实新课标呢?在目标解读层面,可以构建“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六年级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六级目标链条;要厘清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年级目标的关系,学期目标与单元目标的关系,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要重点做好单元目标的细化与分解,在此基础上确立要培养的技能、理解的大概念以及能做什么。
就以六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为例,为了体现年级的特点,体现大单元的整合的理念,可以把邻近学年的文言文进行整合。例如六年级上册的《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的两篇文言文在学习结束,就可以找与之相关的文言文,进行拓展延伸阅读,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同时扩大阅读量。
张丽双
教材每个单元都包含着多重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之间,有的联系比较紧密,有些联系比较松散。设计单元整体教学,就要努力寻找多重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特别是建立体现人文价值的目标和体现工具价值的目标之间的联系,以素养文本进行有机整合,提炼单元目标和主题,使教学目标更加集中,更加聚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本单元的整体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视角的阅读,不同表现手法的品悟,不同资料的运用,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而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所选编的四篇课文,都与鲁迅先生有关。教学时,要注意时代背景的链接,引导学生对黑暗的旧社会有初步的认识;并通过以想促悟,读中悟情的方法,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史杜鹃
在学生查阅资料之前,先引导学生把本单元的课文整体读一读,把不懂的词句记录下来。经过读文整理,在本单元中有以下词句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仿佛年纪”“伽蓝”“泼辣奔迸”“并水里的萍藻游鱼”“能装弶捉小鸟的”“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然后对这些不懂得词语进行分析,明确有些词语现在没有这样的说法,如“石油的已经不多”;有些是文言词,如“伽蓝”;有些词语是生僻难懂的,如“泼辣奔迸”;还有的是有着深刻含义,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接着启发学生,想要读懂这些词句,必须要了解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还要了解鲁迅的语言风格。这样再查资料学生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姜丽丽
在阅读教学中,主题式大单元教学指向了核心知识、学科思想、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要坚持主体实践,想办法让学生参与进来。课堂上我们精心创设的情境,是要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和起点。我们不要急于把学生带到重点和结论上去,要想办法和学生一起走向学习的起点。起点就是问题,有了问题,找到了探究的方向,再一起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得到结论。
我们六年组全体教师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潜心进行教学研究,让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进步。学习是永久的主题,教研的路上没有止境。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