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基础医学实验(十九)——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阅读: 2022/12/28 13:54:44

    实验原理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包括两个报告基因,一个检测用报告基因 A 与一个内参用报告基因 B。一般是将检测用报告基因 A 序列与调控启动子序列偶连在一起,或将报告基因 A 序列与待检序列串联,报告基因 A 荧光强度的相对改变与偶联的调控启动子的活性或待检序列的改变相关;内参用报告基因 B 与一个组成型启动子偶联,这个启动子不受各种实验条件变化的干扰,所以报告基因 B 的荧光为组成型表达,可以作为内参;

    检测用报告基因 A、内参用报告基因 B 可以装在不同的载体上,共同转染细胞,通过这种方法,把可能削弱实验准确性的内在因素的变化降到最小。有的载体上同时含有检测用报告基因 A 和内参用报告基因 B,这样使实验操作更加准确、简便、快捷。

    实验步骤

    (1)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将目的片段插入到荧光素酶表达的报告基因载体上,如pGL3-basic;

    (2)转染细胞。将报告基因质粒和phRL-TK(内参)共转染细胞,根据需要对细胞进行处理。共转染时,由于内参具有很强的启动子,因此报告基因质粒:内参转染量一般为10:1-50:1。

    (3)Luciferase活性测定:初次使用时,配制LAR II,即Firefly luciferase的底物。将LAR II溶解在LAR II buffer中,并分装-80℃避光保存。

    (4)加入1×PLB,室温裂解细胞15 min,把裂解液转移到检测试板中。每孔100μl,实验设计3复孔;

    (5)配制Stop&Glo,即Renilla luciferase的底物,能够终止LAR II的反应。

    (6)加入LARII试剂,酶标仪上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

    (7)取出测试板,加入Stop&Glo?试剂,酶标仪上检测海肾荧光素酶活性;(为避免荧光淬灭影响实验结果,3.4-3.5步骤需要逐孔依次测定)

    转自:“精英汇科研服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42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梅宏院士、黄罡教授获得2022年陈嘉庚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

    下一篇:基础医学实验(十八)——RIP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