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宝宁条约》与泰国国门的打开

    阅读: 2023/2/22 11:20:14

    原文作者:杨立平,Gale亚洲学术出版高级经理

    原文发表于:Gale Review Blog

    历史上,暹罗(今泰国)曾很长一段时期是清王朝的藩属国。然而,英国与暹罗在1855年签订的《友好及贸易条约》开启了这个东南亚国家历史及其与中国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关系的新篇章。本文借助在“中国与现代世界:中华帝国与西方,第一部分,1815-1881年”(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Imperial China and the West Part 1, 1815-1881)中发现的珍贵一次文献资料,重述了这一历史性条约签订背后的生动故事。

    历史背景

    自1782年起,暹罗由扎克里王朝统治,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之前,一直是一个极度封闭的王国。与清王朝相似,暹罗政府对与西方的贸易和交流采取了相当保守、限制性、甚至是敌对性的政策。外贸被王室垄断,曼谷的外国商人受到各种限制和歧视。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只能呆在被称为“商馆”的地方,这些地方是当地政府专为外贸活动划定的小片区域。

    在“英国商馆”从事贸易活动的英国商人受这一不良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1850年8月5日,布朗兄弟公司(Messrs. Brown Brothers and Co.)的代表从曼谷致信新加坡英国商会主席,抱怨他们在曼谷令人不快、甚至是危险的经历,例如“无论是从事商业活动还是出于健康原因,他们都不被允许离开曼谷”,“每天都遭受到政府官员和其他人最粗鲁的侮辱”,以及“我们可能会受到监禁”。他们感到异常恐惧,希望英国皇家海军“立刻派军舰前来,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

    布朗兄弟公司信件首页

    Dr. Gutzlaff, Mr Parkes, Mr Gingell, Consular Appointments, and Foreign Various. 1850. MS FO 17 Foreign Office: Political and Other Departments: General Correspondence, China FO 17/171.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https://link.gale.com/apps/doc/CCTSDA528247453/CFER?u=omni&sid=bookmark-CFER&xid=00f103c7&pg=252

    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政府首先派遣了盘踞在沙捞越的英国统治者詹姆斯·布鲁克爵士(Sir James Brooke)。他于1850年抵达曼谷,与暹罗政府就签署贸易条约事宜展开谈判,但以失败告终。

    1851年出现了新的契机:暹罗王室的蒙固(Mongkut)继位,成为新国王(即拉玛四世,1851-1868年在位)。拉玛四世是一位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改革思想的君主,能熟练说写英语,对西方的物质和技术进步抱有浓厚兴趣。他迫切想要改善暹罗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大国的关系。

    拉玛四世

    Chula, H. R. H. Prince. “A Prince of Siam at Home and Abroad.”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9 Feb. 1957, p. 222. 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Historical Archive, 1842-2003, https://link.gale.com/apps/doc/HN3100381262/GDCS?u=asiademo&sid=bookmark-GDCS&xid=5585974b

    1852年7月,拉玛四世向清朝派遣了朝贡使团,希望从清朝皇帝那里获得对他继位的正式认可。暹罗使团于8月28日抵达香港,受到了宝宁爵士(Sir John Bowring,1792-1872)的热烈欢迎。当时文咸爵士(Sir George Bonham)在休假,宝宁暂代英国驻华商务总监和香港总督之职。

    在致宝宁的亲笔信中,拉玛四世表示他知晓西方列强在印度及亚洲其他地区的活动和利益,并表达了他将“这个国家与所有殖民地白人水手和商人以任何形式联系在一起”的兴趣。他欢迎宝宁前来暹罗访问,认为这将能够“培养和强化暹罗人民与英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但强调暹罗应当和交趾支那(今越南南部)一样享有平等待遇。所有这些都分别记录在1852年8月30日和7月28日宝宁致英国外交大臣马姆斯伯里伯爵(Earl of Malmsbury)的公函和附件中。

    宝宁爵士

    “Sir John Bowring.”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1 Dec. 1860, pp. 506+. 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Historical Archive, 1842-2003, https://link.gale.com/apps/doc/HN3100438545/GDCS?u=asiademo&sid=bookmark-GDCS&xid=b4af0d0e

    宝宁公函附件“暹罗国王陛下来信摘录”首页

    收到拉玛四世真诚邀请之后,宝宁在1852年9月向英国外交部提议正式访问暹罗王室,就贸易条约相关事宜进行谈判,这一提议在11月获批。

    宝宁使团抵达曼谷

    巴夏礼爵士

    “Mr. Commissioner Parkes.”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22 Dec. 1860, p. 587. 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Historical Archive, 1842-2003, https://link.gale.com/apps/doc/HN3100526539/GDCS?u=asiademo&sid=bookmark-GDCS&xid=48938290

    访问暹罗的计划直至1854年1月宝宁被正式任命为香港总督及英国政府全权代表之后才得以实施。此时的宝宁仍保留了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一职。英国使团——主要由宝宁和时任厦门领事的巴夏礼(Harry Parkes,1828-1885)组成——在1855年3月12日启程,乘两艘英国海军舰艇(分别由梅勒什[Mellersh]和基恩[Keane]船长指挥的响尾蛇号[Rattler]和古希腊人号[Grecian])前往曼谷。使团在4月2日抵达昭披耶河(湄南河)河口北榄,4月3日抵达曼谷。使团成员入住在“英国商馆”。在北榄等待响尾蛇号利用上潮驶过沙坝时,宝宁收到了拉玛四世的好几封欢迎信,后者还专门安排向英国使团提供丰富的食品和水果。

    “Despatch Number 144: Details of His [Bowring’s] Reception & Mode of Conducting Treaty Negotiations at Siam”中提及宝宁收到国王来信的样页。

    Sir J. Bowring and Mr Woodgate. April 9-May 9, 1855. MS FO 17 Foreign Office: Political and Other Departments: General Correspondence, China FO 17/229.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https://link.gale.com/apps/doc/CLLXHJ452396853/CFER?u=omni&sid=bookmark-CFER&xid=ee58fc9a&pg=139

    曲折但还算顺利的谈判

    由于双方文化差异巨大,英国使团和暹罗政府就一些事宜很难达成一致。例如,宝宁希望响尾蛇号能够跟随他前往曼谷,并在抵达时鸣放皇家礼炮。然而,这一要求被国王和贵族们拒绝了,他们担心这会吓到民众,造成对使团访问目的的误解。双方最终同意先让国王发表一份公告,之后再鸣放礼炮。

    “Despatch Number 144: Details of His [Bowring’s] Reception & Mode of Conducting Treaty Negotiations at Siam”中关于鸣放礼炮一事分歧的样页。

    Sir J. Bowring and Mr Woodgate. April 9-May 9, 1855. MS FO 17 Foreign Office: Political and Other Departments: General Correspondence, China FO 17/229.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https://link.gale.com/apps/doc/CLLXHJ452396853/CFER?u=omni&sid=bookmark-CFER&xid=ee58fc9a&pg=141

    关于国王公开接待宝宁使团的讨论同样也不轻松。因为宗教活动和其他因素,招待会被推迟了几次,最终确定在谈判完成后举行。双方也花了很多时间探讨国王接待使团期间应遵循的礼仪。尽管宝宁同意“服从国王的命令”,但“在涉及国家尊严的事情上,我不会妥协,暹罗国王曾经允许路易十四的大使肖蒙(Chaumont)先生穿戴全套制服并佩剑。我出示了相关记录,作为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据”。幸运的是,暹罗国王很友好并同意了“不会拒绝我觐见他时的穿着与觐见我们的女王陛下时完全一样”。

    宝宁在1855年4月4日第一次觐见国王时,后者告诉他,“他知道暹罗很弱小而我们很强大。他很友好地称我为‘亲爱的朋友和老熟人’,并且说如果我未能成行的话,他会非常失望”。因此,看起来马上要开始的谈判将会一帆风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便于谈判的开展,暹罗政府成立了由五名政府高官组成的委员会,成员包括国王的弟弟“朱他玛尼王子、王国的最高和第二摄政王、首相和他担任代理外交事务大臣的兄弟”。谈判在1855年4月9日(周一)开始。会谈结束时双方约定下周三再次会晤,讨论与关税相关的困难条款。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周三早上,最高摄政王病了,其他人也以各种借口为由没有出席预定的会议。甚至首相自己也取消了和宝宁与巴夏礼的会晤,说是“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困难,不愿再向前推进,他已因各种努力、困扰和障碍而筋疲力尽”。

    “Despatch Number 144: Details of His [Bowring’s] Reception & Mode of Conducting Treaty Negotiations at Siam”中关于成立谈判委员会和谈判开始的样页。

    Sir J. Bowring and Mr Woodgate. April 9-May 9, 1855. MS FO 17 Foreign Office: Political and Other Departments: General Correspondence, China FO 17/229.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https://link.gale.com/apps/doc/CLLXHJ452396853/CFER?u=omni&sid=bookmark-CFER&xid=ee58fc9a&pg=148

    面对这种棘手的情况,宝宁威胁说,他不会“履行我对国王做出的承诺,会让轮船在第二天宗教仪式进行期间航行至此。我和我的随从也不会出席任何国王邀请了我们、我们本打算出席的仪式”。威胁奏效了,谈判在4月13日恢复。双方进行了几轮艰难的讨价还价,内容涉及鱼干、盐和紫檀木等货物是否应列入关税减让清单,以及是否和如何“限制军舰进入曼谷”。谈判从早上9点持续到下午5点,最终双方就条约所有条款达成了一致。英文版也在当天傍晚获得了国王的批准。1855年4月18日,条约英文版和暹罗文版在下午2点由双方签字盖章, 响尾蛇号鸣放皇家礼炮予以庆祝,炮台也做出了回应。

    “Despatch Number 144: Details of His [Bowring’s] Reception & Mode of Conducting Treaty Negotiations at Siam”中有关条约签字盖章的样页。

    Sir J. Bowring and Mr Woodgate. April 9-May 9, 1855. MS FO 17 Foreign Office: Political and Other Departments: General Correspondence, China FO 17/229.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https://link.gale.com/apps/doc/CLLXHJ452396853/CFER?u=omni&sid=bookmark-CFER&xid=ee58fc9a&pg=153

    与此同时,暹罗王室为英国使团举办了不止一次盛大的公开招待会,充分展现了国王对宝宁及其随行人员的盛情。此外,国王和他的弟弟在条约签订后也多次私下与宝宁会面,表达了与英国保持良好关系的真挚愿望。

    圆满完成使命之后,宝宁和他的随从在1855年4月24日带着“王室信件和礼物“离开曼谷。巴夏礼携带条约前往英国,获取英国政府的批准。后来他于1856年4月5日在曼谷与暹罗政府交换了批准后的《宝宁条约》。

    1856年4月在曼谷印制的泰英双语版《大英帝国与暹罗友好及贸易条约》的样页。

    To Sir J. Bowring. June 1857. MS FO 17 Foreign Office: Political and Other Departments: General Correspondence, China FO 17/270. The National Archives (Kew, United Kingdom). 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https://link.gale.com/apps/doc/BRYLWV152041320/CFER?u=omni&sid=bookmark-CFER&xid=8fcb306b&pg=12

    《宝宁条约》的主要条款及后续影响

    现在人们通常把由宝宁爵士担任英国政府全权代表与暹罗谈判签订的友好条约称为《宝宁条约》(Bowring Treaty)。该条约与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1856-1860年)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内容上非常相似,打破了暹罗封闭的贸易体系,刺激了暹罗经济的复苏,借助法律框架确保了多边贸易在东南亚和中国畅通无阻。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英国子民在暹罗享有治外法权,免受暹罗地方当局迫害。

    英国子民被允许在内陆地区自由旅行,在所有海港自由贸易,在曼谷永久居住,并且可在曼谷购买和租用地产。

    进出口关税税率固定,鸦片贸易合法化。

    出口货物仅被征税一次,无论征收的是内陆税、转口税还是出口税。

    英国商人被允许与暹罗子民个人直接进行交易。

    暹罗政府保留限制出口盐、大米和鱼的权利。

    转自:“Gale数字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2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论文初稿这样写,通过率95%以上

    下一篇:在历史研究中使用Gale原始档案数据库的心得与建议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