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2/23 11:28:59
读研的时候,选择导师是相对重要的一件事情。导师就像一个带你进行学术之旅的导览员,他虽不能代替你的学习和研究,但能引导你沿着既定的计划完成旅程,保障你的学习质量,帮助你有效地进行学术研究等等。
虽然导师陪伴学生一般只有短短三年、六年或稍微更长一点的时间,但作为领路人,导师能给学生打开未来的大门,特别是博士研究生。
那么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并与导师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01
确定自己的目标
导师一般分学术型和实践型,如果有意从事理论研究或者攻读博士,可以选择偏向于科研能力强、科研课题较多的教授级别导师。如果感觉自己偏向实践方面,可以找一些工程项目比较多的导师,职称等没有必要在意。
至于选择年轻导师还是年长导师,就要看个人喜好了,年长导师指导经验和人脉丰富,但带学生的时间可能相对较少;而年轻导师学术激情浓厚,有充足的带学生时间。
02
关注导师的人品和性格
近两年,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获得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2020年11月教育部更是公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来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
研究生阶段,一般都要和导师相处两三年的时间,导师的人品和性格首先要关注到,导师对待学生怎样,对学生有什么样的要求等等,这些大家可以通过在读的学长学姐了解。
03
提前了解导师,并要做必要的交流
在选择学校和导师方面,名誉不是万能的,遇到一个合适导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准研究生千万不能被动地被选择,而是要主动去寻找,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信息,相互印证。
联系导师的第一步从电子邮件开始,第一次电邮联系导师时,确保语言通顺诚恳并简洁明了,并且注意电子邮件一定要简短,因为他们都是非常忙碌的人,不可能阅读长篇大论。
一个导师需要知道自己未来的学生可以在科研压力和困难中完成工作,这需要足够热情和专业基础。第一封电邮必须要展示写信人对做的研究有多热情,以及做研究的基本能力。
同时,向未来导师问一两个问题也是有帮助的,并且通过询问导师一些问题,可以大概了解一下导师的品性。记住,导师也是人!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希望确保他们所接任的研究生都是合格的,并能在将来不久愉快地与他们一起进行工作。初次见面至少要给未来的导师留下“具备培养价值”的印象,具备能够查阅文献收集材料和进行有效整理反馈并加以应用的能力。此外,专业性、及时性、责任感和可靠感等品质一般是导师所赞赏的。
有一个不要忽略的是,除了选择导师,还要考虑导师所在的团队情况,比如选择一个声誉好、知名高、资金足的实验室,在那里博士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合作和体验不同的项目。
在选择学校和导师之前,建议学生要确保自己是真的喜欢自己报考方向的研究,实验室和导师也有足够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你未来3年以上的博士生生涯(现在三年毕业的博士生太少了),并且要与自己未来导师讨论清楚最后毕业时的成果期望(比如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和篇数),以确保能在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谈恋爱的正是要巩固感情的时候,已经结婚的也要照顾一下家庭,不能当甩手掌柜)。
当然,导师与学生是双向选择的,在学生对导师提出诸如“人品好、行政等级高、科研能力强”要求的同时,导师也会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选导师,人品是重要,但这些都是外因,更重要的是你自身的综合素质,你是否明确自己的科研兴趣、学术水平、吃苦耐劳、心理承压、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而找一位与自己风格相符、习惯相近、职业阶段相称,能够相处三年乃至更久的导师。
记住:能够为双方带来“互利共赢”的结局,这才是师生互选的王道!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募格学术
转自:“谷粉学术互助”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