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全国两会丨葛均波:建立示范性临床研究病房,助力生物医学新技术破题

    阅读: 2023/3/8 11:41:13

    葛均波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

    近年来,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单克隆抗体药物等由生物医学新技术产生的临床新疗法正逐步攻克罕见疾病,但生物医学新技术在开展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堵点。

    今年全国两会上,葛均波带来《关于打破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堵点的建议》,建议通过组建示范性临床研究病房、制定病房友好政策等方式进行破题。

    在葛均波委员看来,当前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存在以下困境:一是新技术的临床研究观察任务重,但现有临床团队已无额外精力参与;二是新技术药品售价极高,医院采购热情低,影响新技术研发;三是新技术创新性极强,管理和审查的步伐跟不上,易被延缓或拒绝。

    对此,葛均波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围绕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工作需求,建立示范性临床研究病房,组建专业团队。建议明确临床研究病房在推进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中的职能,依据功能定位,划定职责范围。搭建医疗、护理、药学核心团队,配套设立临床监察员、协调员、统计分析师等专业辅助岗位,组建一个多学科互补、功能完整的临床研究团队,共同推进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工作开展。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遴选建立示范性临床研究病房。

    第二,制定研究病房友好政策,明确生物医学新技术相关治疗费用不纳入医院控费考核中。建议划定生物医学新技术及相关产品范畴,建立《生物医学新技术产品正面清单》,将利用生物医学新技术产生的具有充分证据证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新型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罕见病单克隆抗体药物等列入清单,并定期进行清单更新。明确这些药物在临床研究病房使用和开展相关研究时,相关的费用不纳入医院药占比、单次治疗费用等绩效考核指标中,消除医院使用这些新技术产品的担忧。

    第三,组建国家生物医学新技术“伦理”和“学术”双委员会,合理规避利益冲突,建立交叉互审监管机制。

    专家简介

    葛均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国际心脏病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冠心病病人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方面的研究,他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的研究阐述了假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正常的机制,获九三学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全国先进工作者。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1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ACC.23热点速递丨RENOVATE-COMPLEX-PCI试验:血管内成像引导与血管造影引导的复杂PCI手术

    下一篇:ACC.23 热点速递丨分步启动HFrEF四联疗法是确保医疗管理优化的最佳途径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