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学术成果】漆亚林:《环境传播场域的话语流变与舆论引导策略》

    阅读: 2023/3/10 10:38:26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

    《环境传播场域的话语流变与舆论引导策略》

    作者简介

    漆亚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意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智能媒体发展报告》主编,《中国传媒经济发展报告》执行主编。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国社科院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联合主持)以及中国社科院大学重大项目;出版多部专著;主要聚焦在应用新闻学、数字媒体与媒介融合等研究方向,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等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60多篇,主要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著作封面&目录(滑动翻阅)

    著 作 摘 要

    人与自然环境的依赖、敌视、抗争与和谐的关系模式反映了人类从生存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到环境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变迁。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在可持续发展中十分关注的议题,生态保护成为全球化战略。受市场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深刻影响,中国环境问题曾经十分突出,不仅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还产生了社会矛盾,加剧了社会风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开展,为生态文明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新媒体赋能机制改变了传播的话语秩序,重置了环境传播的话语权结构。传播场域的环境话语冲突易于衍生复杂的社会问题,亟需重构相关理论和引导策略。

    面对全球性环境危机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本书从理论建构出发,探索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环境传播的中国范式。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融合多学科理论,探讨不同环境传播主体的话语策略、冲突机制及其权力关系的变动轨迹,在西方环境理论、中国生态哲学和传播实践的基础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传播范式;从实践需要出发,通过环境传播中不同舆论场的生态特点、话语表征及其动力机制,厘清新时代环境传播的实践理路,建构环境舆论引导新机制;从国家治理角度,通过不同环境话语框架化机制的讨论,从秩序重构、价值共识、话语融通、文明使命的维度重构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公众的信任关系和协同机制,增强国际环境传播的话语权。

    转自:“社科大科研处”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2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学术成果】袁宝龙:先秦时期边疆思想的产生与演变

    下一篇:【学术成果】王国成:ChatGPT的言传与意会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