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严育洪 | 如何设计“任务”,以“任务”来有效驱动学生的学习

    阅读: 2023/3/13 9:54:06

    “学习动力从哪里来?”中国学校教育战略咨询专家沈祖芸在《全球教育报告》中认为:“‘任务’是生活的基本形态。要设计‘任务’,以‘任务’来驱动学习。”《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第三部分“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中写道:“倡导任务驱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用任务驱动学习呢?

    1

    “任务”,让学习有目标

    用任务驱动学习,首先要设计学生需求的任务目标。李希贵说:“课程是什么?不是知识的注射器,而是要把社会上的那些挑战,孩子们将来会遇到的那些问题,打包浓缩,变成课程,让学生们提前体验,提前触发孩子们的禀赋。”许岑在《掌握陌生技能,没那么难》中写道:“生活中的困难,工作上的需要,都是任务。”我们可以把学生将来会遇到的社会上的挑战、生活中的困难和工作上的需要,打包浓缩,变成任务,驱动知识学习。

    “社会上的挑战”涉及方方面面,例如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促进了低碳社会,这样的文化理念应该从小培养,引导学生在日常物品包装时能自觉关注“如何包装节省纸”现实问题。在任务驱动学习中,这一挑战问题就可以成为任务主题,驱动学生学习“表面积”以及“表面积的变化”等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困难”学生更有切身体会,例如老一辈人都有着勤俭节约的作风,对摇晃的桌椅都会自己修理,用一根木条斜向固定。学生在学习这一生活技能的同时,都会产生“为什么可以这样修理”的困惑,这一困惑问题就可以成为任务主题,驱动学生学习“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等数学知识。

    “工作上的需要”会是学生的将来,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模拟完成“采购开发票”“业绩看报表”“出差做预算”等将来工作上的任务,驱动学习“常见数量关系”“统计图表”以及相关计算等数学知识。

    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心态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看法,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并且认为它与未来生活相关时,他们会更有动力迎接学习上的挑战。另外,“知道为什么要学”也会让学习的目标更明确、更坚定。

    2

    “任务”,让学习有责任

    用任务驱动学习,往往会有一种仪式感甚至神圣感。学生接受了任务,也就接受了完成任务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感会促使学生时时关注任务完成的进度,例如“任务完成了吗”“还需要学什么”……这样的责任感还会促使学生处处评价自己的进步,例如“任务完成得怎样”“自己的收获有哪些”……也就是用任务驱动学习,不仅能够很好地实现“教与学一致”,而且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评一致”。

    2019年高考新课标2卷,作文的要求是先阅读以下材料: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然后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这样的任务型作文,学生无论选择哪一种身份写作,都有一种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3

    “任务”,让学习有主见

    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会积极规划实施方案,主动选择方向路线,主动搜索知识技能,主动寻找合作伙伴……任务的完成过程,不仅推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推动了学生的自主设计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决策能力。任务驱动学习,需要学生有主见——有思路,有思想。

    2021年江苏省语文中考南京卷有这样一道考题:太爷爷的百岁寿辰将至,家人要为他举办寿宴。你结合太爷爷的“小档案”,完成了几件事。

    上述情境任务,在真实做事中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活动能力,其中,“添加一些布置”任务又考察着学生的决策能力和设计能力。

    4

    “任务”,让学习有挑战

    奥地利作家里尔克在《布里格手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没有初学者的班级,它总是要求马上就开始最难的。”直面困难,直面挑战,这才是生活的面貌,也可以是学习的面貌。“任务”,让学习具有挑战性。

    “按比例分配”的数学问题,设计的任务主题可以是“制作酸梅汤”,也可以是“制作老白酒”。相比较,“制作老白酒”比“制作酸梅汤”难度更高——工艺更繁、流程更多、时间更长,不是一节课就能轻松完成的任务,另外其中还涉及发酵等化学和生物学知识,但正是这样有挑战的“大任务”,学生投入的程度更多,成功的乐趣也更大。最后,学生还可以为自己的产品设计广告,定价涉及数学,文案涉及语文,又将是一次综合能力的挑战。

    5

    “任务”,让学习有成就

    有人说:“你定下的目标,除了需要你付出努力外,它也是一个奖励机制。在一步一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会看到自己正在慢慢有所收获,提高自己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用任务驱动学习,不仅让学生看到了学的现实价值,而且让学生看到了人的生命价值,不仅让学生看到了知识的力量,而且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最终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力量——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毅力。

    李希贵对学生曾做过一个调查:“在中学的语文学习期间,对你帮助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在所有的答案中,没有一个提到是因为老师讲得好,相反,好多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感受深刻:登台讲了一节语文课、当了一次校刊编辑、受了一次迎奥运征文获奖的鼓舞……,尽管这些任务很难很烦很累,但因为最终讲给人听、编给人看、写给人评,学生很有成就感,所以也就乐此不疲,幸福着这样的任务驱动,不视之为负担。

    版权声明 | 内容源于图书《课堂教学50个怎么办——为你细说5×50个这么办》,作者严育洪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6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常见的三大问题分析┃论文写作

    下一篇:如何处理学生矛盾——用好这5个方法,快速有效解决学生的矛盾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