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如何处理学生矛盾——用好这5个方法,快速有效解决学生的矛盾

    阅读: 2023/3/13 9:54:52

    本文来源 | 班主任工作50个怎么办 :为你细说5X50个“这么办”

    学生间矛盾,时有发生,有些矛盾敏感微妙,处理不善,不仅对同学关系、班级氛围造成长期破坏,甚至有可能引发家长之间、家校之间的矛盾。问题来了,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矛盾?

    这么办1:做好“消防员”

    班主任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动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不妨适当在学生中间安插“眼线”。这些“眼线”要安排负责任的同学来担任,他们既要善于发现班干部所忽略的问题以及一些突发事件,也要在同学们发生冲突时及时制止,如果无法制止则要立刻报告班主任。

    一个课间,我的“眼线”——两个小男孩跑来告诉我,“出大事了!洗手间里很多小朋友在拥挤,有些还打起来了。”然后拉着我往洗手间跑。

    果然,男洗手间里,成群的孩子摩肩接踵,有几个推推搡搡起了争执,我立刻上前制止,那两个男孩也卖力地协助。

    事后,他们一本正经地提出,他们愿意带上值日牌,维持洗手间门口的秩序。经他们一点拨,我发现了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便立刻召开了班会,让学生出点子,可以设立哪些小岗位,避免同学矛盾?

    经过商讨,设立“小小监督员”负责监督、劝导大家友好相处,设立“小小调解员”负责解决同学间出现的小问题,还有“安慰小天使”专门安慰那些在矛盾中伤心难过的同学。

    这么办2:做好“调查员”

    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有个体之间的矛盾,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也有群体之间的矛盾。复杂性理论告诉我们,矛盾不可避免。学生的矛盾,有的是因为利益冲突,有的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导致的意见分歧,有的是因为斤斤计较,或是因为道听途说点燃的冲动,也有可能是性格缺陷造成的不合群……

    学生发生矛盾后,班主任应该分别叫来当事双方讲述事情经过。学生在讲述经过时,班主任不仅能听到学生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同时讲述过程也是学生发泄怨恨和不满的机会,发泄之后学生的情绪就会平静下来。而此时,班主任只需要做一个倾听者,当学生被聆听时,他们也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审视自己的言行。

    这么办3:做好“调解员”

    讲述事情的过程也是班主任判断的过程,矛盾双方很容易将错误推到对方身上,对此,班主任应该教会他们换位思考,学着从他人的角度去分析看待问题。不管学生之间发生什么矛盾,不管矛盾是否升级到家长层面,班主任作为处理者和调解者,在整个沟通调解过程中,要让当事人觉得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不带个人倾向,而是建立在事实调查基础上的客观分析和判断。在处理学生矛盾时,班主任可以采用“三方会谈”的方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彼此握手言和。

    (注:视频为小编链入,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这么办4:做好“设计员”

    无论是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还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班主任在面对不同阶段的儿童矛盾冲突时,都应该遵循其发展规律,依据具体的年龄特征和身心规律确定相应的措施。

    比如小学低年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别人,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缺少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很多时候的矛盾出自觉得好玩。

    一年级时我们班有个孩子拿了另一个孩子的东西,被当场“抓住”,一个就认定他是小偷,另一个说自己是捡到的,吵来吵去。

    我们在解决这件事时,能用“偷”来定义吗?显然不能,这个年纪的孩子根本没有“偷”的概念,可能出于喜欢,也可能因为习惯尚未养成。当我们用所谓的“小偷行为”这些词汇对孩子定性时,以后如何面对同学,孩子的心理压力会有多大,这些负面后果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要知道,在孩子们的矛盾中,并不是非黑即白,中间有大量的“灰色地带”。

    对于高年级学生之间发生的口角矛盾,班主任无需过多介入,而是应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学生有自我调解矛盾的能力。另外,对学生矛盾,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问题,或者防患于未然。

    低年级处理最多的是同桌问题,甚至还有家长搅和进来想换同桌。班主任怎么办?

    我们可以组织“我有一个好同桌”活动,开展游戏、竞赛、表演等不同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好同桌是好学伴,好同桌更是好玩伴。与同桌要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包容。

    二年级组成小队之后,因为不会合作,队员之间也会出现许多矛盾。我们利用《走进春天》《月儿圆圆话中秋》等主题活动,指导小队合作,利用汇报过程,挖掘小队中的合作资源和矛盾焦点,教师分类指导,将其他小队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批量“解决”,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这么办5:做好“指导员”

    学生在不断的出错中成长,一次次与同伴之间的矛盾正是他们通往友好人际关系的阶梯。在面对学生矛盾时,一味的指责或惩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班主任是否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错误背后蕴藏的成长契机,教给他们与人相处之道。

    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家长要么很消极,什么事情都认为是自己孩子的问题,实施打骂教育;家长要么很紧张,情绪过激,必须讨个说法。此时,班主任应该做到及时告知、及时安抚、及时跟进,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告知家长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切莫将学生之间的矛盾升级为家长之间的不和。

    许多低年级孩子常常因为“让座”问题与同桌闹矛盾,女儿也是如此。一天,她回家告诉我,说成功解决了这个“世纪难题”。

    这天,同桌照旧不让女儿进去,女儿说了几遍“请让一下”,同桌都没有反应,还说自己是外国人,听不懂女儿在说什么。眼看要上课了,女儿灵机一动,对同桌说:“May I come in?”同桌一愣,继而哈哈大笑,说:“Come in,please.”这一天,他们乐此不疲地扮演“外国人”,用“外国话”来商量进出。

    为了强化“幽默”在缓解人际矛盾中的作用,我问女儿:“如果他不高兴当地球人了,说听不懂地球话,你怎么办?”

    “那我就用机器人的方式说。”

    “如果他不高兴当现代人,说听不懂现代话,你怎么办?”

    “那我就给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妈妈,你不用考我了,你放心,我什么话都会说。”女儿笑得直不起腰。

    班主任也要指导家长学会让自己的孩子学会同伴交往。心理学家在进行提升儿童交往技能的研究时曾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给儿童提供可选择的方法;二是让儿童预料行为结果;三是让儿童理解交往现状的原因和结果。这三种方法同样值得家长借鉴。

    版权声明 | 作者严育洪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9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严育洪 | 如何设计“任务”,以“任务”来有效驱动学生的学习

    下一篇:视阈 | 好课具备的特点+课堂教学评价的五个标准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