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南京大学,一天2篇Nature!

    阅读: 2022/5/6 10:32:52

    科研大匠 2022-05-05 21:39

    5月5日,南京大学王欣然教授课题组和王肖沐教授课题在全球顶级期刊《Nature》分别以 “Uniform nucleation and epitaxy of bilayer molybdenum disulfide on sapphire”和“Observation of chiral and slow plasmons in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为题,连续发表两篇关于二维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01蓝宝石,真宝石也

    第一项研究成果由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欣然教授主导,联合东南大学王金兰教授(南大校友)、马亮教授团队共同完成。南京大学电子学院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王欣然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李涛涛和东南大学王金兰教授、马亮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团队实现了双层MoS2均匀形核和连续薄膜生长,提出了层数调控新方案。

    02揭示小角 tBLG 的新电磁动力学

    第二项研究工作由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肖沐教授团队主导,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李雪松课题组、明尼苏达大学Tony Low教授团队完成。南京大学电子学院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王肖沐教授、南京大学施毅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李雪松教授、明尼苏达大学Tony Low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科研团队揭示了小角 tBLG 的新电磁动力学,并将其作为独特的量子光学平台。

    作者简介

    王欣然,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2010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10-2011年期间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员,2011年回到南京大学工作。

    现任全国青联委员,江苏省青联副主席,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国际学术期刊npj 2D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副主编,Nano Research、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半导体学报等期刊编委。

    主要从事低维信息材料、器件与集成电路的研究工作,在Science、Nature子刊和IEDM等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总引用超过20000次,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先后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等荣誉。

    王肖沐,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2012年8月于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6年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获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2年香港科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9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Nat. Mater., Nat. Photon., Nat. Commun., Adv. Mater., Nano Lett.等国际高水平期刊的审稿人,是自然出版集团旗下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的编委会成员。

    长期专业从事低维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的前沿创新性研究。在石墨烯、黑磷等窄带隙材料的高性能电子及光电子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首创领先的创新成果。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参与编著专著两部。

    参考文献:

    1、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523-5

    2、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520-8


    浏览(42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病从口入?偏头痛的饮食诱因和止痛药的恶性循环

    下一篇:JIA | 华南农业大学陆永跃、许益镌教授团队完成中国入侵生物地理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