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3/21 10:22:05
道之所及处
法之所向地
一草一木,一书一画,一堂一言,目之所及处,心之所向地,处处是希望的种子。3月7日,武穴市小学思政课循环讲课交流活动在实小教联体玉湖校区举行。
课例欣赏
实小教联体玉湖校区文哲老师主讲的三年级《生活处处有规则》,紧扣“规则”二字,从游戏中的规则入手,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生活处处有规则。整个课堂设计巧妙科学,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实小教联体沿江的许梦磊老师主讲的《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本节课内容丰富,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为年代久远,与学生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许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小小故事会的形式,了解孙中山的革命足迹;以智慧分享会,感受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以视频播放,对比理解革命先驱的愿望。整节课用活动贯穿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
梅川镇小丁娴老师主讲的《做新时代好少年》,课堂上丁老师以互动式、参与式教学,一步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孩子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让孩子树立有志向、有梦想、有爱心、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责任意识。
导师议课
对于文哲老师的课,导师翟有霞说,文老师遵循道德教育过程是一个有情、有理、有行的整体化过程理念,是对儿童现实生活进行全方位革新的过程。她认为文老师的课有以下亮点:
晓之以理:文老师能以游戏为契机,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定规则。
动之以情:老师设计了多个情景再现,由熟悉的生活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在层层推进中发现规则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持之以恒:通过新闻视频更直观感受,规则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充分发挥反面事例的警醒作用。
导之以行:老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谈谈以后该怎么做才是守规则。
导师黄峥表示许梦磊老师的课呈现以下特点:
教学目标定位准——能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融入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设计巧妙新——老师为本节课设计了四大环节:一创设情境,了解旧中国现状;二自主体验,感知革命先驱;三合作探究,感受革命精神;四拓展延伸,畅谈美丽新中国。教学设计巧妙,有层次感,令人耳目一新。
课堂活动效果实——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用活动贯穿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吕美春老师针对梅川镇小丁娴老师的课交流了自己的听课感受,丁娴老师的课情景设置真实有效,让孩子有一种切身的体念,课堂上充分放手给学生,活动开展规范有序。整个课堂即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其实就是新版《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的航标,又全面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能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道德与法制课特有的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进行润物无声的渗透,这突出了新版《道德与法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专家引领
教科院柯三毛主任指出要上好思政课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遵循《道法》教材编排特点。教材主体上,创生了暗合个体认知的“我到你推及到他”的人本逻辑;教材内容上,构建了契合学生体验的“生命—生活—生态”的圈层逻辑;教材形式上,设计了符合活动课型的“主题—课题—问题”的形式逻辑。
2.要依据学情特点设计各个活动环节。品德教育是一个自我内化的过程,它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又感觉不到有人在教育他”这种如春雨无声润万物的意境。第一节课中,文老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深化者,学生在活动探究中愉悦地领悟和解决问题,使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有效地内化成学生良好行为,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要尊重思政课课程属性。建议思政课堂教学环节要紧凑,活动衔接要自然,要有指向性。每一节思政课都要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最后查林彬校长进行了总结性讲话,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此次活动的开展,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集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道法”的路,一旦坚持,就会成为一种风景,方显一份真诚。我们满心期待,静待花开!
转自:“武穴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