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重视教材在高考中的价值,落实教考衔接

    阅读: 2023/3/23 13:43:46

    《中国高考报告(2023)》丨高考命题要回归教材、促进“双减”,落实教考衔接

    1、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启动了新一轮的回归教材。

    (1)高考命题改革要配合、促进新教材的推进及相关理念的落实。

    (2)改革中的高考命题要全面、深入地反映新课标的理念。

    (3)《中国考试报告》指出:高考命题会以教材中的知识为蓝本进行改造,既可以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可以引导回归教材,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这一轮的回归教材,表现出了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不是简单的联系教材,而是从学科本质上回归学科。

    第二:在操作上,强调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

    (1)高考和教材的直接联系,如教材的典型例题、典型实例。

    (2)对形成学科思想有帮助的相关内容,如小结、引言等。

    (3)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内容。

    (4)中学忽视,而在大学很重要的内容。

    进一步,立足基础知识,根据高考的考核要求,从知识形成过程、学科的思想方法、美学价值、教育功能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独特的作用等方面,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

    3、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

    (1)几乎所有的高考题都可以用教材上的知识去解决;

    (2)许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如2022年高考很多试题在材料选择上与教材内容进行呼应,在设问上也指向教材进行设计。

    要求高考命题的题意、描述、问题、解答等都必须能在教材上找到援引。

    (3)相当数量的高考题是对教材内容的变形、改造及综合;

    4、考试内容与高中教材的内容要作到神似形异。

    神似指考试内容应该完全体现教育、教学的旨要;

    形异指考试内容无须照搬教材。

    5、强调教材知识的应用,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

    (1)现在有些学校在备考中仍然是一遍一遍地过教材,不能说这样做没有意义,但至少可以说仅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

    (2)现在的试题,其背景紧跟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又立足基本能力,有些题即使不刻意复习也能考好,反过来,平时不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就算刻苦复习也不一定取得好成绩。

    (3)要求培养考生勤于思考、知识面要宽、有相当的背景知识,知识越丰富,答题也就显得容易。学得活的学生会很占便宜。

    6、高考对教材的处理是有所侧重的

    (1)对于知识点,高考以能够承载相应能力的知识为重点。

    (2)各学科高考命题对教材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学科要紧跟教材、有些学科要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还有的学科要一定程度地远离教材。在评判试题是否超纲时,有一个标准是“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转自:“焦兆群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8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关于二轮复习的专题教学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