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王家海教授团队在国际能源知名期刊《Nano Energy》发表最新锂电池研究成果

    阅读: 2022/5/18 9:08:02

    研究背景

    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推广及高度集成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对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锂离子电池而言,负极材料是影响电池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作为传统商用锂电池负极的石墨材料,其较低的比容量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寻找具有高比容量和优异循环及倍率性能的新型负极材料对于开发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至关重要。作为一种典型的四元固溶体材料,(Ga1-xZnx)(N1-xOx)(GaZnON)具有稳定的六方纤锌矿结构。此外,电负性较小N原子的引入,使得Zn3d和N2p轨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在不改变导带底位置的情况下,降低价带顶的位置,提高电子转移效率。

    此外,更稳定的化学性质也有利于其在恶劣的电化学反应环境中使用。但是,传统固相氨化反应会导致GaZnON纳米颗粒形态和组分的分布不均匀。同时,较小的比表面积阻碍GaZnON与电解液的充分接触,导致可参与反应的活性位点相对较少,制约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进一步应用。

    为解决这些问题,王家海教授团队联合香港科技大学邵敏华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题为“Simultaneous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and built-in electric field regulation of GaZnON@NG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storage”的研究工作,孙长龙博士后第一作者,广州大学第一单位,王家海教授和邵敏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工作亮点

    该工作利用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氧基团作为金属离子吸附活性位点的原理,得到石墨烯复合GaZnON纳米颗粒,利用内建电场的调控作用,增强GaZnON与石墨烯间界面耦合作用,并充分利用GaZnON的结构优势与石墨烯良好导电性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强GaZnON电化学性能。理论计算研究进一步表明,石墨烯复合GaZnON表面电子发生聚集并进行重新分布,从而促进电荷迁移,增进表面耦合作用,通过表面工程设计的界面结构,不仅能增强GaZnON表面电子密度,还能极大提高充放电过程中的电荷迁移扩散效率,降低锂离子迁移能带壁垒,增强电池倍率和循环等电化学性能。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2.107369

    团队负责人简介

    王家海,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团队研究方向包括能源催化材料、锂电池、生物化学传感器、纳米孔单分子计数器和5G通讯。代表性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J. Am. Chem. Soc.、Nano Letters 等国际知名期刊上。

    转自:广大科研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3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出版情况介绍(截至2022年3月)?

    下一篇:“2+5”平台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