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竖分横分连乘除,整体转化通理法——《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小学数学错题研究》研究活动

    阅读: 2023/7/21 15:34:49

    竖分横分连乘除

    整体转化通理法

    《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小学数学错题研究》

    研究活动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为践行“深度理解多元表达”的教 学主张,“问题引领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范式,推进“有思想 好思考 善思维”的三思主题研究,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生思维生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2023年5月17日(星期三)下午,在塘尾万里学校文体楼一楼电教室,开展了以“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思维教学研究”为主题的第三学区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活动,《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小学数学错题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主动地参加此活动。

    WONDERFUL CLASS

    01

    课例研究

    林璐老师执教《分数除法 (一) 》

    林璐老师与五(4)班的学生

    WONDERFUL CLASS

    活动伊始,课题组核心成员林璐老师和塘尾万里学校五(4)班的孩子一起研究《分数除法 (一) ——分数除以整数》。 整节课以“分纸”这一真实的主情境将三大活动串连起来,聚焦核心问题:“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在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编一编等活动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活动一

    首先,林老师整合数学活动一,针对“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和“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3份”,聚焦核心问题“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每个小组同步思考,学生经历“分”、“折”、“涂”、“算”、“说”的尝试探究过程。

    交流分享时,有学生说:“可以竖着分,先竖着将一张纸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就是

    ,再将这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4个

    平均分成2份,直接用分子4除以2,4÷2=2,每份是2个

    ,也就是

    。”还有学生说:“可以把除以2转换成乘2的倒数。”林老师追问:“为什么可以乘它的倒数?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学生结合折纸形成的图形,指着说“刚才竖分把一张纸分成了

    ,现在要把这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可以接着横着平均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的

    ,就可以得到

    ÷2=

    ×

    =

    =

    。”

    计算

    ÷3时,学生采用前面的方法一,对

    竖分时,出现分子4除以3不能除尽,算不出结果而出错,

    ÷3=

    =?有学生提出要把它变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来思考。这样有学生想到一直竖分下去,对每一个

    再平均分成3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

    变成

    ,转化成用方法一

    ÷3=

    ÷3来计算。还有学生指出这样竖分很麻烦,应该换一方向接着横分,变成求

    的

    ,用前面的方法二

    ÷3=

    ×

    来解决。林老师抓住学生的生成作品,指着问:“这像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乘分数。”

    学生活动一分享

    为了找到知识方法间的联系,林老师放手学生对比两种方法,发现方法一竖着分,是分分子,也就是分分数单位的个数;方法二用竖分加横分,是细分分数单位,使分数单位变小了(由

    变成

    或

    ),解决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这一类问题。学生经历了由“均分”走向“细分”,把除法变成乘法的问题解决过程。

    学生活动二

    进入活动二“一张纸的还可以怎么分?分一分、折一折、算一算。”学生动手操作、列式计算,呈现了典型作品“①

    ÷4=

    =

    ,或者

    ÷4=

    ×

    =

    ;②

    ÷6=

    ×

    =

    或者

    ÷6=

    ÷6=

    =

    。”同时,围绕第2个核心问题“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除以整数的两种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自主归纳总结(1)分数除以整数转化为分数乘分数,也就是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转化成求这个分数的几分之一。(2)分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整数,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3)根据分子是不是整数的倍数,可以灵活计算。(4)计算时,能约分的先约分。

    学生活动三

    在活动三“我会编”,学生写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根据写的算式编一个数学问题,用彩纸折一折分的过程,自主将所学的知识方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学生畅谈感受

    整堂课聚焦学为中心,清新、灵动、鲜活,数学味浓!林老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用两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充分经历“分”纸活动,深度探究,在认知冲突中激活旧知,变换思考角度,深度理解,多元表达,打通除乘法,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实现理法融通。学生教会学生,不断领悟转化思想、模型思想、分类思想,主动化解差错,并提出怎样计算“整数除以分数”这一问题,继续三思生长、三思飞扬,发展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点。

    02

    研究分享

    《以“三思”整体视角做结构化深度研究》

    专题讲座

    课题主持人王会军老师

    开展专题讲座

    课题主持人王会军老师以林璐老师执教的《分数除法 (一) 》所属的“分数除法”单元为例,追溯理法根源,联通知识本质,深入剖析了“分数除法”大单元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本质,使与会老师们对单元整体备课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王老师对单元整体的介绍

    把握结构,聚焦整体。首先,王老师结合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 皮亚杰的理论,强调了结构化的重要性。提出“分数除法”大单元应当基于解决问题出发,去探究计算教学,又从计算教学回到解决问题。 教师在把握整体知识结构,掌握学情的情况下,不仅要关注算理数理、算法解法的教学,还需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的策略是什么,同时关注学生达成的数学素养是什么。

    领悟三思,学为中心。接着,王老师重点结合林璐老师的课例《分数除以整数》,联系阐述了模型意识在该单元整体的分布, 从算理数理、算法解法、思想素养等三方面,剖析了课例背后的重点、 难点、关键点。然后,王老师通过结构图,将“深度三思、数学本质、 内在联通”的“分数除法”单元的本质进行疏通,触发与会老师对单元整体备课和课时备课进行深度思考,同时让与会老师们感受到了深度研究的背后,要“知其所以然”的精神,促进学生有思想、好思考、善思维,达成“三会”素养。

    王老师解析教学本质

    核心概念,感受一致。王老师指出:学生在本次《分数除法 (一)》 的课例中经历了 5 次对比,从具有一定的意识,到准确的自主发现、 再到内在联通,以及最后的融会贯通。这样看似简单的一堂课,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非常深。在此过程中,学生从均分分子到细分分母,也就是由均分分数单位的个数到细分分数单位。分别解决分子能不能被整数整除的情形,正确计算。同时与后面要学的“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进行关联对比,发现均以计数单位为核心概念,在细分和均分、(包含分)中,实现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构建除法与乘法运算的一致性。这正是指向核心概念的深度教研!

    课题组成员研讨合照

    这次教研活动,课题组呈现的这一精彩课例,是问题引领、构建学为中心的教学范例,为学区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方法和策略。深度的专题讲座启示学区各数学科组强化校本教研,落实单元整体结构化深度研究,聚焦核心素养,提高学业质量。课题组将继续珍惜教研机会,发挥示范引领、成果辐射作用。今后我们将满怀研究的热忱,且行且思,在“研·学·长”的路上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核心素养达成!

    转自:“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数学错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8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课题开题蓄能量 深耕细研促生长

    下一篇:课题引领展新颜 凝心聚力书新篇——《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小学数学错题研究》 线下研究活动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