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7/27 15:15:52
编者按
一本“行为指南”如何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经典文本?它如何在三个世纪里风靡欧洲,成为人们的必藏书?又如何影响了欧洲贵族的价值观念?英国文化史大家彼得·伯克的书籍史力作《〈廷臣〉的命运》带你走进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的传播与接受史。
ISBN 978-7-301-34040-0
(英)彼得·伯克 著 闵凡祥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3年7月
?
内容简介
?
《廷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靡整个欧洲的伟大作品。这本“宫廷行为指南”在出版后的三个世纪里,在意大利共出现了62个版本;仅在16世纪,就以6种语言在2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版。
《〈廷臣〉的命运:一部文艺复兴时期经典著作的欧洲之旅》是一部关于《廷臣》接受史的研究,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书籍史、文化史领域的深耕力作。作者讨论了《廷臣》一书写作、出版、阅读、传播、评价甚至模仿的历史,揭示了《廷臣》所倡导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对欧洲文学、艺术、风俗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西方近代早期书籍史、文艺复兴的传播史以及欧洲文化整合运动的理解。
?
作者简介
?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国历史学家,当代著名新文化史家。曾执教苏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及伊曼纽尔学院研究员。著有《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制造路易十四》《知识社会史》《图像证史》《什么是文化史》《什么是知识史》《历史写作的新视野》《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等。
?
译者简介
?
闵凡祥,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际技术史学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ICOHTEC)执行委员会委员、波兰国家科学院主办《科学技术史》季刊(Kwartalnik Historii Nauki i Techniki)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史分会常务委员等。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为欧洲史、外国史学史、医疗社会史等。
?
目录
?
向上滑动阅览
前言与致谢
第一章 传统与接受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廷臣》
第三章 《廷臣》在意大利
第四章 《廷臣》的译本
第五章 被模仿的《廷臣》
第六章 被批评的《廷臣》
第七章 复兴的《廷臣》
第八章 欧洲文化中的《廷臣》
附录一 1528—1850年间的《廷臣》版本
附录二 1700年前《廷臣》的读者名单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前言与致谢(节选)
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第一次读到它以来,卡斯蒂寥内的《廷臣》(Cortegiano或Courtier)即成为我最钟爱的著作之一。那时,我还是一名主修意大利文艺复兴课程的牛津大学的学生。我阅读它,是怀着一种对历史传统的崇拜之情,将其作为代表文艺复兴运动的经典文本来阅读的。这本对话之所以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被一再重印、不断翻译成其他文字,其作为文艺复兴运动代表文本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无疑是一个主要因素。在意大利(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和英语世界(自1900年开始),它曾先后在人人丛书(Everyman’s Library)、双日出版社铁锚丛书(Doubleday Anchor Book)和企鹅经典丛书(Penguin Classic)中出现。
在文艺复兴期间,人们阅读该书的缘由则与其后有很大不同。人们将之视为当时行为活动的指南,而非过去时代的价值观念的指南。如果现代的读者试图就该书中有关优雅行为或“全人”(“universal man”)的部分进行注解的话,那么,16世纪的读者则经常对其中有关笑话或教人如何骑马的部分给予关注。这两种阅读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显示出其诱人的魅力。在这里,我试图去理解,而不是消除上述对历史传统的崇拜式阅读与实用主义式阅读二者间的差异。但《廷臣》长期以来被以众多方式解读阐释的事实给我这一努力带来了诸多困难。一直以来,它被那些头脑简单者批评为过于玩世不恭,而又被那些愤世嫉俗者批评为过于幼稚;被看作既理想主义又实用主义,既严肃又轻率。尽管近来人们对该文本本身进行了非常认真的研究——事实上,它几乎为众多的评论所淹没,但迄今为止,它的读者却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关注。因此,在本书中,他们将占据显著位置。
尽管本书的预设读者是那些早已知道与喜欢《廷臣》,并欲对其写作背景做进一步了解者,但我仍希望那些对其来说卡斯蒂寥内只不过是一个人名的读者能够喜欢上《廷臣》。因此,我将会尽我所能,以使他们能够理解它。由于该书有众多的版本,所以在引文方面,我只注明是引自哪一卷与哪一章(按1884年版本标注的章节。该版本现已成为权威版本)而不具体到哪一页。那些引自古希腊和拉丁经典的内容也以同样方式作注。除非另作说明,引文的英文译文皆为我自译。除巴尔达萨尔伯爵的名字(在这一时期,它有诸多独特而有趣的变体)外,引文部分的拼写均采用了现代英语。此外,本书中还收录了多幅卡斯蒂寥内的肖像画。收录它们并不仅是出于装饰的目的,而是被作为一种视觉文字(a visual parallel)使用的。
转自:“博雅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