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8/21 10:39:23
1
前言回顾
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其机械柔性高、重量轻、半透明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基于给体:受体混合物的体异质结(BHJ)OSCs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PCE)目前已经超过19%。开发用于有效激子离解和电荷传输的双连续形态网络是BHJ器件获得高性能的关键。然而,BHJ共混膜中的大规模非混合相分离和给体/受体界面处的分子错位取向对激子离解往往不利。更糟糕的是,在长时间的光老化或热老化后,光活性混合物的平衡形貌通常是不稳定的。例如,共混物形貌从动力学陷阱状态演变为热力学稳定状态,形成聚集和给体/受体界面萎缩,产生大规模的孤立域和相分离,导致OSCs的效率和寿命严重退化。基于共轭嵌段共聚物(CBCs)的单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SCOSCs)通过共价键合聚合物给体和聚合物受体,由于形成了有利和稳定的形态,在开发高性能稳定的OSCs方面潜力巨大。然而,目前CBCs序列结构引起的组装行为对器件性能的影响仍然模糊不清。
图1. 共轭嵌段共聚物合成、性状特色以及器件制备
2
文献简介
基于上述的挑战,近日,南昌大学谌烈教授团队通过精确调控聚合物给体/受体嵌段的序列长度和分布规律,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CBCs,D18-b-PYIT,从而进一步提高SCOSCs的性能。研究人员根据不同聚合时间(20、40和60分钟)的D18嵌段单元和确定的聚合5小时的PYIT嵌段单元,合成了三批D18(20)-b-PYIT、D18(40)-b-PYIT和D18(60)-b-PHYT嵌段共聚物。此外,研究人员还使用传统的一锅聚合,通过D18嵌段单元与PYIT单体(2,5-双(三甲基锡基)噻吩和Y5-2Br)进行40分钟的聚合,制备了D18(40)-b-PYIT(r)嵌段共聚物。
图2. 不同共聚物的光伏性能比较
随后,研究人员系统地研究了基于CBCs的光活性层的序列长度和分布对分子空间几何形状、膜堆叠排列、光电性能和最终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聚合物嵌段的适当序列长度和有序分布,基于D18(40)-b-PYIT的器件实现了13.4%的最佳PCE,相对于序列长度较短的D18(20)-b-PYIT(PCE=8.19%)和序列分布不太有序的D18(40)-b-PYIT(r)类似物(PCE=8.43%),显示出近60%的增强。事实上,13.4%的PCE是迄今为止报道的SCOSCs的最高效率之一。此外,基于D18(40)-b-PYIT的器件表现出最佳的稳定性,在连续照明下运行480分钟后,仍能保持初始效率92.52%。更重要的是,由于D18(40)-b-PYIT的成膜动力学和机械性能,因而有利于制备大面积刚性和柔性器件。为此,研究人员随后制备了大面积器件和基于叶片涂层的柔性器件。基于D18(40)-b-PYIT的印刷大面积(1.21 cm2)刚性和柔性器件的效率分别为11.62%和10.73%,远高于相应二元器件的10.18%和8.62%。这些结果表明,调控CBCs的序列结构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同时提高SCOSCs的综合性能,如效率、稳定性、机械性能、易于印刷的工艺以及相应的大面积柔性器件,为未来商业化应用指明了新方向。
图3. 器件形貌表征与分子堆积模拟
3
文献总结
综上,该工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最新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题为“Regulating the Sequence Structure of Conjugated Block Copolymers Enables Large-Area Single-Component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本文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单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共轭嵌段共聚物,大面积器件。
转自:“有机钙钛矿光电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