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

    阅读: 2022/6/27 17:13:39


    理论基础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个体的活动和行为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通常会受到复杂的、模糊的社会情境的影响(Salancik and Pfeffer,1978)。


    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各种影响其态度和行为的信息,个体对这些信息的解读决定着随后的态度和行为。


    然而,个体并不是对所有的信息都进行解读,而是选择那些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或者通过挑选与自己相似的人的观点作为信息源进行解读,因为越是相似的人可能对周围的世界持有相似的看法。


    总体来说,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通过对特定的社会信息进行加工和解读,进而决定采取怎样的态度和行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


    即人作为一种生物有机体,通常会基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过去和现在面临的处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信念(Salancik and Pfeffe,1978)。


    这个前提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个体行为所发生和适应的社会环境,深入地了解和预测个体的行为。


    进一步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具有两个核心观点:


    (1)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各种影响其态度、行为的信息,人们通过处理周围的社会信息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反过来,这个信息处理过程塑造了他们随后的态度和行为。


    (2)当人们面临的社会环境是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的和复杂的,他们更加依赖社会环境提供的信息,从而调整其工作态度和行为(Salancik and Pfeffer,1978)。


    总而言之,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不仅由自己的需要和目标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


    并且当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人们会更加寄希望于从社会环境中获得与工作态度、行为相关的社会信息。

    核心内容

    此外,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提出,社会环境通常经过四种途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个体的工作态度和行为:


    (1)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具备用来描述工作环境特征的信息。例如,同事们公开谈论与工作相关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工作的态度。


    当同事们不断地抱怨自己的工作内容是无聊的、可怕的或者不令人满意的,这个人要么不同意同事们做出的评论,要么会将这些负面的工作评价同化到自己对工作的判断中。


    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其他同事对工作的评价的影响。


    (2)社会环境通过突出某些方面的社会信息,吸引个体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其工作态度和行为。


    员工能够从同事频繁的谈话内容中得到与工作相关的某些重要信息,这些信息提示着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进而影响其工作态度的形成。


    (3)社会环境可以提供一些组织中其他成员如何评价工作环境的线索。


    当领导对工作不恰当的同事进行处分时,员工既可能认为这个领导缺乏对下属的同情心,也可能认为是领导为了追求项目的成功而实施的严格要求。


    因此,人们对社会信息的解读具有社会情境性,当周围的社会信息越模棱两可时,社会环境的重要性越突出。


    (4)人们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有助于加深或者形成对自己需求、价值观和认知的理解,基于这种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评价周围的工作环境。


    例如,当同事提出从事的工作不能够允许自己平衡工作-家庭的需求时,这不仅表明工作-家庭冲突是该工作的重要特征,还表明员工非常重视这一工作特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可以适用于组织的各个层面,社会信息不仅能够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还有助于塑造团队层面的相关结果。


    (1)在个体层面,Lau and Liden(2008)探索了领导作为组织的重要信息源,其对某个员工的信任可能影响到其他员工对该员工的态度。


    换句话说当领导对某一员工的信任水平较高时,该员工的同事会认为他是值得信赖的,进而会提高自己对该员工的信任水平。


    (2)在团队层面,Bhave et al.(2010)的研究证实了工作团队是塑造个体知觉、态度和行为的重要社会环境。


    当团队中的成员经常公开抱怨工作占用了太多的家庭时间时,就会向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传递工作家庭冲突是当前工作的重要特征的信息,导致员工建立较高的工作-家庭冲突知觉。


    类似地,近期有研究表明,领导者作为重要的信息源,对团队氛围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具体而言,团队水平的精神型领导有助于提升团队的工作意义氛围,从而对团队的有效性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研究意义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通过理解周围社会环境提供的线索进而调整其态度和行为,强调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源。


    像是AMJ最新的关于搭档双方的性别如何影响他们跨文化创造性合作的有效性的研究Roy Chua(2020)中就探讨了信息加工\处理作为一种调节机制是如何对任务冲突与关系冲突在不同性别组合下的跨文化创造性合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的。


    所以如何处理好外部信息,这是有助于组织发展,进而实现员工和组织双赢的长远目标。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58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社会互动理论:常人方法论、符号互动论、拟据论、社会交换论和参照群体论

    下一篇:社会参与论:传播媒介应当成为公众的讲坛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