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9/19 17:18:15
研韵飘香香如故,拾阶而上提质量。9月13日,2023年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全员轮训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进入第十天的研修学习。
名校观摩
上午,我们在嘉应大学外国语学院赖沛权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梅县外国语学校观摩学习,聆听了两位优秀老师的公开课,受益匪浅。首先,张敏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为学员们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思路。她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了话题相关的课前演讲活动(presentation),课中听力训练活动,听后思维导图的复述活动,令大家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张老师的学情分析精确,基于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与话题相关的游戏活动,使课堂活泼、生动,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显著。
接着,是高中组陈妮老师的示范课。她与时俱进,在课堂上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其中一篇阅读文段中,陈老师采用归纳法,让孩子们从阅读文段中归纳出“写学生简介”应包含的六部分:name/age/grade/school; personality; learning style; favorite subject; hobbies; future plans。在另外一篇阅读文段中,陈老师换而使用演绎法,引导学生在文段中找出这六方面的具体信息,教学活动过渡自然、流畅,充分展现了名师风采。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陈老师采用“脚手架”搭建的写作框架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快速理解范文并模仿,现场写出文段,教学成效可谓高效优质。
在两节课后,带队的赖沛权老师组织学员们深入探讨、评课、学习,大家各抒己见,收获良多。赖老师指出:张敏老师教学活动多样化,输入量大,教学生动、有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陈妮老师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突出。
专家分享
下午,来自市教师发展中心的高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专题讲座。这是有关研修共同体建设的专题,对一线教师的我们来说,不愧是一场“及时雨"。
高老师首先从一个小游戏开始,告诉我们日常的习惯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所以,我们要及时转变观念,乐于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对国家在二十大所提出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不要有抵触心理。高老师明确指出,教育改革的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数字化转型时代,急需形成新教研应用,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课堂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接着,高老师向我们详细阐述了信息化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与策略。其中,高老师给我们呈现了梅州市“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平台专递课堂建设。在示例中,我们看到了“专递课堂"的开展情况:课堂气氛浓厚,活动参与度高,师生互动极好。
最后,高老师特别强调了双师课堂建设,并谈到了建设双师课堂的三种模式:研修共同体、双师协同磨课备课、网络直播教研活动。在这个板块,高老师还带领我们了解了梅州市“三个课堂"平台实践共同体的创建流程,并动员和鼓励我们积极参与梅州市“三个课堂”建设。
听完高老师的讲座,我们再次明确了自己身上的重任: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我们是先锋队,是主力军!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我们责无旁贷!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我们将秉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员心得
徐若霖老师:今天在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安排下,我们来到梅县外国语学校有幸观摩学习了两位优秀英语老师的公开课,让我印象深刻又受益匪浅。
首先是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张敏老师给我们带来一节精彩的听说课。张老师通过多模态方式创设情境进行导入,以学生谈论自己的旅游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联系旧知和新知。接着以Train Game 和Sharp Eyes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跟随老师在听前学习本节课的目标语言(新单词和句型),为听力训练做好准备。在应用实践听说活动环节,张老师以填空和retell的方式教授学生听力策略帮助学生把握听力侧重点。最后,张老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根据所提供的思维导图,运用目标词汇和句型复述对话再根据表格完成调查并让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整节课体现了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目标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真正做到目标素养化、单元主题化、内容结构化、活动情境化、教-学-评一体化的统一。
第二节课是由高中部的陈妮老师带来的一节读写课。令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在热身部分,陈老师让学生画下profile picture的一半轮廓,以此让学生注意人的一些看不见的特点比如为人品格等,以此达到新课标理念下育人的功能,这个活动别具特色、抓人眼球。另外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陈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student profile的结构,通过让一个学生朗读文本,老师在一边做引导,学生逐渐总结出写student profile所包含的六个部分,在提供语言素材时,陈老师又以学生自身生活出发,构建真实情境设置问题链,激活学生旧知,从身边的同学和自身经历引出写作主题目标语言(人物品质相关词汇,表达爱好、最喜欢的科目以及梦想的相关句式),最后以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者,为下一步的写作搭好脚手架,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陈妮老师的这节读写课体现了2017版高中新课标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落实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
两位老师的课堂各具特色,都展现了高效课堂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让我收获满满。
何丰老师:今天很荣幸到梅县外国语学校听课,收获颇丰。首先,张敏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的初中的听说课。张老师以学生亲身的旅行经历导入,很快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接着通过火车游戏和Sharp Eyes游戏,让学生反复练习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和词汇,为接下来的听做准备。在while listening部分,张老师采用听力填空和复述的形式跟中考接轨。课堂上张老师采用小组内合作和小组间竞争的方式,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接着,陈妮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高中的读写课。这节课,陈老师让学生画另一半的profile picture,并提醒学生注意invisible traits, 导入很新颖,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陈老师依托Reading文本,让学生总结student profile的结构和包含的内容,并补充一些相关的词汇和句型,为接下来的写搭好脚手架。最后让学生写自己的简介,并设计了自评表和他评表,体现了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
这两位老师的课堂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思考,对我接下来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魏秀玲老师:9月14日我们来到了梅县外国语学校聆听了张敏老师和陈妮老师的公开课。张敏老师主讲的是初二上册第一单元Section B听说课,以Holidays and vacations为主题,围绕学生假期的活动展开听说活动。整节课运用了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和游戏教学,将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并且在教学活动中解决本课的重点,使用形容词来描述假期中的活动和感受等。陈敏老师的整节课设计按照情景导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回顾总结,在总结部分还让学生进行了自评,最后根据自评进行分层作业的布置,真正践行了义教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
陈妮老师主讲的是新人教高一必修一Reading for Writing:Write a Student Profile。陈老师在导入部分让学生画头像的另一半,并且需要考虑人物的内在特质,新颖的设计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了让学生能输出写作,陈妮老师循序渐进引导,为学生搭建写作脚手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老师在评价部分,给出写作评价标准,让学生进行他评,既能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又能进行对照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丘智君老师:今天到梅县外国语学校观摩教学,分别听了张敏老师的听说课和陈妮老师的读写课,我受益匪浅。两堂课在导入环节中都创造了真实探究情境,素材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将学习活动情景化,赋予主题意义探究交际性和趣味性。两位老师都以所教话题为主线,设计多种学习活动,使不同的学习活动围绕主题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把分散的学习活动变为了有序的系列活动。两位老师在主题意义被学生感知、理解与建构之后,通过最后的语言输出环节使活动最终在学生身上得以个性化体现。
张晓薇老师:天上午听完梅州外国语学校的两节公开课后,我感受到梅外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与我们不同,她们采用的是更加生动、互动性强的方式,她们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这次梅外之行让我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感悟和思考,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下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讲座让我理解了什么叫做“三个课堂”,它的实施可以让教育更加的公平,摆脱城乡差距!同样在我们的课堂上,信息化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推动全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此外,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要强调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必须基于学校发展,立足应用现状,为解决本校教育教学问题服务,并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依序开展。
转自:“兴宁市初中英语陈志强教研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