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9/19 17:20:19
基于量感培养的
“公顷和平方千米”
大单元教学设计
安阳市梅东路小学
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树立“学生主体,单元视角”教学观,开展统整式学习,进行单元重组,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路径。
01
单元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公顷和平方千米。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掌握面积概念并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也为接下来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单元内容主要在于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并且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学生又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课标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设置到了第二学段。因此,教材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面积单位的表象,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本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02
学情分析
通过长度单位和常用面积单位的学习,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和面积单位进率的规律”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学生而言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很特殊。不仅“大”而且离学生“远”,这也正是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这两个单位在生活中不常用,学生缺乏与其相关的生活经验;它们都是大单位,无法用感官直观的触摸感知,超出目视范围,学生难以建立表象。在教学中,根据他们年龄特征,让学生以小组进行探索、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03
突出本单元核心素养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有:数感、量感、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部分的内容,在课程实施中,需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挖掘生活中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素材,开展适当、有效地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落实核心素养。在认识公顷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去操场上测量一平方米有多大,一公顷有多大,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量感、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认识平方千米的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理解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然后进行单位换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量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教学环节中通过让学生体验在1平方米能站几个人,然后估一估1公顷、1平方千米能站多少人,从而使学生的数感、量感、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04
单元大概念架构
1.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2.单元目标
(1)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以“边长为100米、1千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和1平方千米”,感受面积单位研究方式的延续性。
(2)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经历估--量--比的过程,能借助熟悉的实例为单位标准来刻画1公顷和1平方千米,初步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丰富直观经验。
(4)能以熟悉的较大土地面积来度量更大的土地,养成用小单位度量大单位的意识,形成良好的量感。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利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实际问题。
3.单元重难点
(1)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
4.架构单元知识结构体系
《公顷和平方千米》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部分的内容,它不仅与常用的面积单位有联系,还与面积单位的换算密切相关。围绕本单元的大概念,我们梳理了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点,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如下的知识结构体系图。
公顷和平方千米及相关知识的发展
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主要内容
今后要学习的相关知识
《长度单位》(二上):认识厘米、米。
《测量》(三上):
认识毫米、分米、千米及它们的关系。
《面积》(三下):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公顷和平方千米》 (四上):
①初步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
②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五下):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其表面积和体积。
《圆柱和圆锥》(六下):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表面积和体积。
通过单元结构教学设计及其评价,目的是让教师从单课时教学思想转变为大单元教学思想,从整体上思考、把握教学内容,能够科学准确地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分配单元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5.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根据课程标准中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共分2课。
05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活动一:到操场体验1平方米有多大。
1. 4个同学围一围。 2. 1平方米里站16个同学。
活动二:到操场体验100平方米有多大。
1. 36个同学围一围。 2. 口头算一算它的面积。
活动三:到安阳市二中操场体验1公顷有多大。
4个老师带领36个同学去二中操场围一围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今天的学习从问题开始,请回答: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用什么方法让大家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认识的更清楚?(预设:用手比划,实物演示,用语言描述)
根据学生回答同时板书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分析各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张贴,并分析。
(3)考考你,选用合适的单位名称:
教室门高2( ) 小明家到学校2( )
黑板的面积大约3( ) 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4( )
2个咱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 )
2.揭示课题
有同学提到了“公顷”“平方千米”。这几个同学的想法正确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探究新知
1.阅读教材,明确概念
(1)请大家打开课本第34页。看书上是怎样介绍公顷的?
(2)学生交流。测量土地面积时,可以用“公顷”作单位。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活动感知,想象计算
(1)你能想象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有多大吗?
(2)请看我们在课前的三次测量视频。
看完视频你对1公顷有什么感受?比1平方米大吗。比100平方米大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呢?
(3)计算。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算一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显示测量图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4)得出结论。板书交流。1公顷=10000平方米
(5)对比先前板书,看面积单之间的进率。
(6)口答。1公顷=10000平方米,2公顷呢?3公顷呢?
(7)口答。1平方米里站16个人,10000平方米里呢?
3.搜集素材,加深理解
(1)说一说:用你搜集到的信息说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使用到“公顷”。
(2)看一看:教师介绍收集到的有关“公顷”的信息。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 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56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等等。由此可见,公顷在生活中的使用很广泛。
3.探究1平方千米有多大
4.认识1平方千米
(1)通过阅读,大家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顷。
如果我们用米做单位,用一块正方形的土地来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是()米,所围成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大?
生答: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平方千米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其实平方千米还有个名字叫平方公里。
师:我们知道平方千米是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看着PPT你感受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生:100个。
师:展开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百万平方米是1万平方米的100倍,所以1平方千米里有100个1公顷。
师:也就是说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1平方千米有200个学校大。
(2)感受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可真大呀?
我们祖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全球第三。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生活中我们在测量区县的幅员面积、海洋的水面面积等超级大的土地时会用到平方千米做单位。
5.研究进率
到现在为止,我们来整理下,一直在讲的是(面积单位),现在从大到小回忆下学过的面积单位。
生答,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100平方厘米等于1平方分米, 100平方分米等于1平方米, 10000平方米等于1公顷, 100公顷等于1平方千米。
让生发现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三)巩固练习
(1)单位换算。总结方法。
700公顷=( )平方千米 60000平方米=( )公顷
(2)填空
北京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 )平方米。
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平方米,约合( )公顷。
(3)填合适的单位。
“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 )
一个教室的面积约是63( )
(4)李叔叔承包的果园南北长200米,东西长100米,请计算一下果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四)应用拓展
1.安阳殷都区几所学校的占地面积请况
学校名称
梅东路小学
铁佛寺小学
铁西路小学
钢城小学
占地面积
6000平方米
16666平方米
13340平方米
11200平方米
哪个学校的占地面积最接近1公顷?
2.安阳四大公园占地面积情况:
公园名称
人民公园
易园
三角湖公园
洹水公园
占地面积
273亩
32.08公顷
107亩
320000平方米
(1)洹水公园的面积大还是易园的面积大?
(2)你还发现了哪个面积单位?
3. 介绍数学史
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了。阅读课本P35的“你知道吗?”。
(五)回顾总结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平方千米,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转自:“安阳市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