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南方医科大学吴耀彬、黄文华、王玲等教授联合南方医院普外科主任李国新教授报道:一种无需缝合的“一体化”微创新策略

    阅读: 2024/1/9 16:37:24

    胃穿孔(GP)是一种严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可由严重的消化性溃疡、胃癌破裂和外科手术引起。胃内内容物渗漏多导致术后粘连、脓毒性休克、剧烈疼痛甚至脓毒症等一系列并发症,死亡率增加30%以上[2,3]。外科缝合密封是临床GP抢救的常规方法[4-6],但仍存在局限性,如穿刺针引起的继发性组织损伤和术后不可避免的粘连[7-9](图1A)。另一方面,现有的医用胶粘剂,如氰基丙烯酸酯基胶粘剂,生物相容性低,处理困难,导致与胃组织的结合较差。此外,纤维蛋白胶在外科手术中也常用作临床密封胶,但其应用受到粘接强度差、降解时间短、成本高等限制。近年来,各种先进的水凝胶基生物胶粘剂已成为GP无缝线修复中最有前途的选择。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吴耀彬、黄文华、王玲等教授联合南方医院普外科主任李国新教授报道等多个单位合作,并在《Theranostics》中发表,题为“Photocurable injectable Janus hydrogel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delivery for all-in-one treatment of gastric perfor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adhesions”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设计了一种可注射的光固化水凝胶,具有无缝合线GP抢救和同时抗术后粘连的潜力。搭接剪切试验证实了HAD水凝胶前体在湿GP部位的湿粘接性能。此外,在离体大鼠和猪GP模型上进行的破裂试验表明,由于界面相互作用和体韧性的协同作用,HAD具有强大而稳定的湿粘附性。这使得在紧急情况下无需缝合和液体密封胃漏。

    研究概要:

    背景:缝合胃穿孔(GP)的手术缝合线与严重的炎症和术后粘连有关。水凝胶生物胶粘剂为GP的无缝线修复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选择;然而,由于其预制的贴片形式,缺乏原位凝胶能力,其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强调了一种一体化的微创策略,用于急性GP的无缝线修复。

    方法:合成一种可注射光固化的Janus水凝胶,并观察其对GP的密封能力。采用大鼠GP模型验证水凝胶的伤口愈合和抗粘连效果,兔GP模型验证其腹腔镜可行性。采用新鲜人体GP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微创可交付(MID)装置的用户友好性。采用小型猪GP模型,评价一体化微创治疗急性GP的策略。结果:可注射Janus水凝胶具有不对称粘连性,水凝胶的内侧面对GP具有较强的密封和伤口愈合能力,而向外侧面可防止术后粘连形成。我们进一步开发了一种微创可交付(MID)装置,将水凝胶输送部件和光交联凝胶部件集成在腹腔镜系统中。在模拟临床场景中,演示了使用MID装置对可注射Janus水凝胶进行原位GP修复的精确递送和快速流体密封过程。在猪模型中成功验证了GP无缝线修复的体内有效性,并进一步探索其潜在机制。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注射Janus水凝胶通过在微创手术中结合MID装置,为无缝合线GP修复和同时预防术后粘连形成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的策略,具有显著的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的潜力。

    转自:“中北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13)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重磅】密歇根大学研究员在国际顶刊science中发表重要成果:揭示饥饿感本身就足以延缓衰老

    下一篇:哈尔滨医科大学田进伟/李水洁/孙斌课题组合作在国际顶刊(ATVB)发表重要成果:揭示晚期动脉粥样硬化非编码RNA调控自噬新机制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