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从表达技巧入手,快速理解古诗词

    阅读: 2024/1/29 14:35:27

    从表达技巧入手,快速理解古诗词

    先看下面这首词:

    过秦楼·秋夜

    周邦彦

    水浴清蟾①,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②。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③。梅风地溽④,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⑤,情伤荀倩⑥。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注】 ①清蟾:指代明月。②更箭:更漏,漏壶中立箭表示时间。③匀染:傅粉施朱,即梳妆打扮。④梅风地溽:梅雨季节的风含潮气,地面湿润。⑤江淹:南朝文学家,传说被收五色笔后,再无佳作。⑥荀倩:三国时魏人,妻亡后,因悼亡伤心,岁余亦故去。

    是不是感觉很难理解。

    理解古诗词,我们可以从表达技巧入手,逐一击破,理解全词。

    首先搞清楚诗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议论,叙事,还是说明。

    如果是描写,就搞清楚是人还是景物。如果是人,就搞清楚是诗人自己还是抒情主人公,是男人还是女人,搞清楚人物的身份,搞清楚人物描写的内容和特点。一般可以根据描写中的动作进行判断。

    如果是景物描写,就明确描写的主体对象,主体对象与次要对象的关系,所运用的描写手法。体会景物描写的意境特征,体会景物描写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

    抒情很好判断。诗词中有直接表达情感的词就是抒情。

    议论也很好判断,诗词中的议论往往是表明诗人观点态度看法的诗句。

    至于说明诗词中很少出现不作讨论。

    比如第一层三句,可以确定是景物描写。第1句描写对象是清蟾,根据注释是指月亮,所用的动词是“浴”,月亮在水中洗澡,这是拟人的手法。表现月的特征是清丽。第2句描写的对象是树叶。所用的动词是“喧”,也是拟人的手法,写叶在秋风吹拂下的声响。第3句写巷陌马声刚刚停止,写寂静。

    从感官的角度分析,第1句是视觉,第2句和第3句是听觉,这是视听结合。换个角度,秋叶声响,马声初断,是有声衬无声,写夜的寂静。

    也就是说整个诗词句的描写的意境是寂静的。寂静的环境,烘托的人物,心情多少有一些落寞孤寂。

    第2层也是三句话,根据几个动词,我们可以判断这一句是写人的。而且我们可以进一步判断描写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子。从人物的动作“笑扑”“惹破”和“画罗轻扇”可以判断;而且可以体会到是一个热闹的场景。显然这个热闹的场景和上一层的的寂静的意境是不一致的。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如果第1层写的是现实情景,那么第2层应该是回忆。

    第3层又回到现实,仍然是写人,这个人应该是抒情主人公。他的动作是“凭栏”“不归”“立残更”。这是叙事抒情。抒发主人公孤独思念之苦。

    第4层感叹年华流逝,人隔千里。基本上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怀人。其中“梦沉书远”写出相思而不得,书信不通的无奈和愁苦。

    这样词的上阙的内容和思路就清楚了。主人公由眼前的明月、树叶而勾起过往的回忆,回忆和佳人在一起欢快的、美妙的时光。回忆完之后就回到现实之中,人静夜久愁苦,由此而构成一种今昔对比,用过去的欢乐和现在的愁苦孤独相对比突出表现抒情主人公此时的愁苦。由愁苦而感叹年华流逝,进一步抒发了人隔千里不能相见的相思。

    下阙也有四层。

    第1层“空见说”表明是想象所思念之人的情形。这是一种从对方落笔的写法。主人公所思念之人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头发害怕精美的梳子,容颜在镜中变得憔悴,对时髦的化妆也越来越懒。显然这是人物描写,而且是对女子的描写,可以进一步印证上阙的回忆我们对人物是女子的判断。写女子容颜衰老慵懒,显而易见也是因为相思所致。

    第2层写景,应该是想象之景。因为这显然是夏天的特征,与上阕的景物特征有别。环境潮湿,雨后苔藓滋长,一架的红花已经凋谢,暗示烘托女子的惆怅心境和容颜衰老的愁苦。

    第3曾层回到现实,既是直抒胸臆,又用典抒情。主人公因为思念伊人,百无聊赖,即是有江淹的才情也无法书写,伤心超过荀倩亡妻。

    第4层以景结情。明河即银河,天上银河,稀疏的星星。烘托主人公内心的凄凉。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怀人之作的写作思路。

    这首词结构精巧,变化丰富。①首尾呼应。以秋夜月色皎洁、凉风习习的风景起笔,以银河朦胧,稀星点点收尾,首尾呼应,全词浑然一体。②虚实对照(对比手法)。先想象和佳人共享的美好时光,再写“人今千里”的无情现实;上阕写过去秋夜的美好,下阕写溽暑梅雨的难熬,两相对照,增强了词的感染力。③时空转换。上阕先写秋夜此时,后回忆以前游子佳人共度的快乐时光,然后又回到秋夜无眠的愁苦现实。下阕最后回到眼前秋夜观星的现实,拓展了词的境界。④过渡巧妙。上阕结尾写到“叹年华”,下阕开头写到“空见说”,由想象佳人憔悴入笔,上下阕情感打通。⑤以景结情。“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写出了词人夜久独立之情状,令人回味无穷。⑥照应标题。“水浴清蟾,叶喧凉吹”,“明河”“稀星”等处,点明了题目中“秋夜”之意,使整首词和题目融为一体。

    鉴赏

    这是一首即景思人之作。先写秋夜之景:夜空里一弯新月,凉风使树叶晃动,街头人马声已归于沉寂。这唤起了主人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当年凭栏闲看她的娇憨可爱,历历在目。又转写今日孤独,离别后天各一方,音信阻隔,连梦也无。又写所思之人:自别离后怕梳妆,镜里容颜日瘦,“梅风”三句在景语中进一步表述人生来都要自然老去的不可抗拒。接下来说自己为了所思之人而伤感,只能数着稀落的星星发呆。此词深婉缠绵地表现了男子思念情人的细腻真情,很有意识流的色彩。

    转自:“语文习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8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语文素材】(十六)大与小的哲理思考

    下一篇: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写作任务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