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高中历史教学的“三常”

    阅读: 2024/10/15 14:54:04

    历史教学, 特别是高中历史教学,一方面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学科重任,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任。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围绕常识,常规,常态三个关键词发力,来提升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一、常识

    常识对应知识,对历史教师而言,包括应该习得的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可以说是“教学所用”的一般知识。

    教学常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不仅仅是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的精通,因为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对他们的教育除了智育还有体育,劳动教育,心里疏通,问题排除等,课堂上除了教学,孩子可能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还会有学习障碍,心理障碍等,所以教师只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也不能驾驭了课堂。教师必须具备教学所用的常识,才能算作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常识,顾名思义就是经常用到的知识,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各种学习常识,生活常识,都要具备,因为教学中,学生会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所以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精深的专业知识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具有内涵,但是生活常识,学习常识也会让我们在示范中游刃有余。

    身为一名历史教师,熟知课标也算是一种常识,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新的评价体系下,教学正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教学的常识也会发生一场静悄悄的变化。育人与育知识,育人与学生能力提升,育人与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都是新时代高考体制下,我们立德树人的根本。

    素质教育视野下,分数固然重要,但不是全部,没有分数,应付不了高考,但只有分数,应付不了未来,未来已来,常识也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否则就会不匹配,脱节,教育,课堂,教学,育人都会出现不同问题。

    二,常规

    常规关乎常识和经验,指合情合理的教学行为,宽泛的说就是教师素养。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我们的一言一行,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耳濡目染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我们的课堂上注意自己的点滴。教育需要细节,细节来自日常,教师日常的点滴都是素养的体现,都将会给学生带来影响。

    有时候,看着刚升入高一的孩子们,我就在想,我是老师,也是班主任,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应该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孩子们如一张白纸,纯真,率直,我一定不能在让他们变得老成,市侩,否则罪过就大了。看着高二、高三的孩子老气横秋,老成,市侩,我有时就在想,我应该将孩子引向何处,是教给孩子们善良,纯洁,向善向美,还是教给孩子们变得市侩,变得揣摩大人的心思,变得孩子们成为“小大人”?理智告诉我,学校是圣地,是纯洁的地方,里应不该受污染,所以必须让他们变得善良。如果每个孩子还没走上社会就已经沾染社会习气,就已经变得市侩,那就是教育除了问题,学校出了问题,教师欠缺了常规教育。这就变的畸形了。放眼现在的学校,口号喊的震天响,让学校发展,提升,其实仔细深究下,这样的口号,本质无非就是提升学校的升本率,升本率=发展,教育如果具有了这样的常规,是教育的悲哀,教育面对的人,历史课堂就是要通过历史知识来育人,来用正能量让孩子变得更加纯真,人性本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向善的距离更近一些,就是让他们踮起脚尖去够到正能量的光!

    三、常态

    常态是达成良好效果的日常教学状态。在当今教学模式满天飞的时代,当所谓的新常态的教学被模式带的不知天高地厚时,人们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教学常态。这几天重新施教中外史纲要上,也听了老教师的课,也经常跟同事李老师讨论,感觉面对这样的内容多跨度大的教材,拥有教学的常态才是最重要的。

    施教这两本教材,我们老师应该具有的常态是什么?很显然,要回归到课标,回归到这两本教材的作用是干啥的,更要知道我们的学情如何?否则一味的去挖掘教材内容真的没有意义,还有这几天让我体会更深的是,我们一起讨论的都是我们的一腔情愿,我们都是站在我们老师的角度来思考教材如何教,却忽略了学情这个最重要的常态,到底孩子们需要什么?孩子们怎么理解我们的内容?

    幸福的教育,纯真的课堂是师生其乐融融,一切都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前提才是真的教学,这是教学历史的常态,是恒古不变的。如此刻这两本教材,它的作用是什么,就是通过教科书,引导学生了解,理解中外历史,然后学会思考。而我们老师真的思考了吗?这两本书功利性的讲就是为了满足高二学业水平测试需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我们了解吗?我们分解吗?如果分解之后,我想我们不会向专业,精深方面挺近,因为,那是面相文科班学生的教学,我们只要在这两本书中,让学生储备更多的史实,提升学生的素养,摆正学生的三观,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和质疑的能力,这就够了!

    三常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有了三常,创意可以落地,创作方有底气,创新产生意义!

    转自一周闲言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6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三新视野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四处”

    下一篇:谈谈评课那些事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