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中小学教研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科研 · 集体学习丨构建小学足球教学和训练模式

    阅读: 2022/12/20 17:14:56

    构建小学足球

    教学和训练模式

    ——记11月体育组校本课题集体学习报道

    为了继续深入落实校本课题研究工作,促进校园足球发展,结合新课程标准,2022年11月7日,孙岩主任带领体育组全体成员开展了以”构建小学足球教学和训练模式”为主题的校本研究集体学习。

    在研讨之前体育组教师们通过个人学习查找了很多关于开展足球教学与训练的文章,结合学习收获以“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师的足球课堂教学和训练水平”为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一、“学”因“情”而定,保证学习效果最大化

    “学”是学生掌握技能、获得知识的一个内化提高过程。在足球课堂中,学生的“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足球教师的教学手段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课堂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足球教师应善于发现和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制订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将之实施于课堂教学中,以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同时,足球教师也要根据学情的变化而适时改变教学策略,以此来保证学习成果的最大化。

    态度决定一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运动能力。在日常足球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学生的学习起点较低、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等因素导致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时,足球教师应观察和了解学生消极态度的根源,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如,在足球颠球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足球的本体感知比较弱,控球能力不强,有时会出现颠一次球就丢球的现象,以至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捡球上,从而消磨了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足球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可利用网袋将球套住,让学生一边牵着网袋绳一边颠球,这样不仅能节省捡球的时间,提高练习的密度,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二、重视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技能和体能是学生运动能力的重要表现,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还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协调、灵敏和力量等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技能教学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体能的提升,体能练习可以采用过程体能与课课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技能教学循序渐进

    结合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学情,在足球技能教学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如,在《双脚交替踩球》一课中,进行四级挑战的学习目标,分别为:第一级,双脚交替踩球;第二级,原地顺(逆)时针绕圈双脚交替踩球;第三级,行进间双脚交替踩球练习;第四级,行进间双脚交替踩球过障碍。这四级练习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能够满足学生不同水平能力的需求。同时,让能力稍强的学生或已达到某一级标准的学生可以进入下一级内容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足球教师灵活地培优辅差,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2.体能练习穿插融入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骨骼和肌肉都还处于发育阶段,单一时段密集的高强度的课课练(每节课放松 练习前进行)的体能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同时,对学生的健康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足球教师可以采用体能练习和课课练结合的形式,即将体能练习穿插在足球技能练习之中,并采用低强度补偿体能等方式进行授课。如,在《脚内侧传球》一课中,足球教师让2名学生1组进行脚内侧传球练习,当其中1名学生将球用脚内侧传出后,在等待对方将球传回来的间隙原地做3次高抬腿。这样,原地 学生在练习脚内侧传球技术的同时,也兼顾了体能。

    3.“练”组合动作,保证技术动作学有所用

    “练”是学生通过不断进行身体练习来强化掌握技术动作,最终达到自动化的过程。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技术并能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对于足球项目来说,就是将掌握的足球技术动作运用到比赛之中。而在足球课堂中,学生更多为单一动作练而练,他们并不知道掌握这个技术动作有什么用,更别说灵活运用这个技术动作。因此,要改变机械、枯燥的学练形式,需要引导学生在练中尝试如何用,做到学以致用的“练”。

    传统的练习方式较多,如,个人、小组、集体的练习,自主、合作、探究的练习,分解、完整的练习,徒手和有器械的练习等。但不管哪一种练习方式,都仅是单一技术动作的练习。学生在此过程中仅限于一味按照足球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掌握技术动作,但并不清楚掌握这一技术动作有什么用,该怎么用。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足球教师在组织练习的过程中,在进行单一身体练习的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组合练习及比赛和运用。

    三、重视运动习惯和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具体包括锻炼习惯、健康知识、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足球运动作为一项体能消耗较大,且存在一定运动风险的运动,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健康行为培养的重要时期,危险意识较差,容易盲目表现自己。因此在授课的时候,足球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预防运动损伤、消除疲劳等内容,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1.健康运动习惯融人细节

    足球教师对学生运动习惯的指导应该表现在各个细节之中,如,在足球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自由慢跑和足球操练习时,提醒学生在正式运动前要让身体机能和肌肉达到最佳状态,防止受伤,让学生养成运动前需做好热身活动的习惯。此外,由于足球教学受到场地、空间和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足球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学习与足球运动有关的健康知识,以及运动场地的选择、服装的选择,预防运动损伤及受伤处理等相关知识,同时提醒学生在足球课期间如感到不适,需立刻停止并告知老师,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2.健康知识渗透贯彻始终

    健康知识的学习应该贯穿整个足球课。如,在教授足球技术动作的练习间歇时间,足球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放松的重要性,然后边向学生讲解消除疲劳的要领,边带领学生进行放松。学生经过一定强度的运动后,身体的水分平衡也会发生改变,因此,足球教师在总结部分还应再次强调运动后科学补水的知识。这样,足球教师虽然没有花时间集中讲健康知识,但重要的健康知识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学生也能够多次学习和巩固相应的健康知识。

    经过老师们的探讨与深入交流,极大地调动了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扎实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主动性,让孩子们享受足球运动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进班级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联系,促进了校园足球的发展。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将会做好“双减”政策之下的校园“加法”,充分发掘、发挥足球运动的综合教育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活动必将带动市一实验小学的体育活动、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1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教学 · 团队教研丨共教共研 深化识字教学研究

    下一篇:教学相长 研无止境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