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12/20 17:16:54
融合音乐文化
提高音乐审美
本学期音乐组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艺术表现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及音乐相关文化的理解,围绕核心素养,确立了“提升学生课前歌声演唱水平”的校本研究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了两轮教研,通过有针对性的进行歌曲演唱及融合相关音乐文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创编能力及审美能力。
一、加入律动表现,提升表演欲望
王斯博和毕诗曼老师利用低年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采用歌、舞、模仿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促进学生的表现欲望及歌曲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在演唱中更加动感、活泼,实现学生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
二、融合音乐文化,提升音乐审美
王玲和马鹤老师执教的歌唱课都是与彝族相关的歌曲。不同年级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长在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里的自豪感。
王玲老师注重了学生的歌唱能力,运用对唱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表达歌曲,夯实了演唱基础。马鹤老师注重了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运用创编动作等活动,丰富了课堂,使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增强了表演欲望。
丁冬、杨微老师从不同国家历史文化入手,引领学生体会歌曲的曲风特点,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歌唱就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三、注重音乐技巧,夯实音乐基础
黄瀚玉、周维老师老师能够关注乐理基础知识,通过倾听旋律和范唱,让学生感受到“八分休止符”和“力度记号”在演唱过程中如何把握技巧。课堂上,教师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情感,精准把控歌曲节奏,使学生能更好地演唱歌曲,抒发内心情感。
如何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让他们会唱歌,唱好歌是音乐教师们一直努力的方向。通过这两轮研究,音乐组的教师们对提升学生课前歌声的演唱水平进而有效提高歌唱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