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中小学教研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科研 · 课题研究丨落实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数感

    阅读: 2022/12/20 17:35:30

    落实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数感

    新课标指出: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培养尤为重要。由此,本学期初,二年数学组在组长高韧老师的带领下,确定了如下校本研究课题:“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促进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研究”,根据这一课题二年数学组通过多次集体备课,经历了一系列教学研究,总结了如下经验方法:

    一、从生活情境入手,提高学习兴趣,创设数感培养环境。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数感培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本组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数学课堂引来生活之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不仅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具体、直观,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内容时,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用1拃为单位测量数学书和课桌的长度,并和组内成员比一比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能够实际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通过用手势比长度的方式,利用直尺、米尺等测量工具对长度有了初步感知。经历分组活动,学生在感知物体长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亲历体验过程,从而实现了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具体活动中感受长度单位。

    二、从计算教学入手,提升数学能力,提供数感培养契机。

    计算是帮助学生训练数感、积累数感的重要途径。纳皮尔说过:“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练习计算,这不仅能一改传统计算教学单调、枯燥的弊端,也能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体验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逐渐的积累数感。

    例如,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乘法算式去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创编过程,难点是要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在教学时运用故事情境导入,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提问:“小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引导学生以5为基数来数,然后,依次加5,递进乘法口诀算法内容,让学生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从而学会口诀的运用。通过创设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计算过程,发展应用意识,积累数感。

    三、从思想方法入手,提升学科能力,积累数感培养方法。

    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能引导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使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数感的积累和提升,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探索规律是数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许多数学问题中都会用到。

    比如,在“乘法口诀的整理复习”中,杨老师先出示杂乱的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整理,在排列过程中这些数就呈现出许多规律,这些规律呈现时往往交叉在一起,不利于学生观察,所以教学时以小九九口诀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探索每一行每一列乘法口诀之间的规律,在寻找规律中感受数学的神奇。杨老师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用恰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乘法口诀的应用,这样不仅能拓宽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而且能让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增长数感本领。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养成多思考、多实践,积极发掘教材的习惯,适当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渗透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将培养学生数感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5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科研 · 课题研究丨低年级多方法识字 有效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下一篇:科研 · 课题研究丨落实细节 在润物无声中将写字指导落到实处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