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3/21 10:40:45
今日“干货”
份量足足的
↓↓↓
青年教师们
有幸观摩学习
全国模范教师
省特级教师
杨丽佳课堂
看看今日有哪些所得
学习心得
2023年3月10日/
王秋香
“百闻不如一见”,久闻杨大人的习作课,今日有幸现场观摩学习,真是一件幸事!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孩子们在习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更好地指导孩子写出精彩的文章,一直困扰着一线语文教师。今日听完杨丽佳老师的习作课,让我找到了一些习作教学的方法。
一、精准破题。文章的标题是习作的眼睛,大意不得。杨老师从题目着手,引导学生如何去审好题。“他__了”,这是一个半命题式作文,需先确定写作的对象,让孩子们明白“他”的含义,知道习作的对象非常多,拓宽了思路。再进一步引导孩子仔细地阅读习作的具体要求,就不会宽泛地拟题,而是深思熟练,确定好习作内容,拟好标题。
二、巧搭支架。好的文章内容如“猪肚”,充盈丰富。杨老师采用习作片段的对比学习法,让学生认识到干瘪的习作读着枯燥乏味,优秀的习作让人手不释卷,沉醉其中。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藏在佳作里的秘诀,可以用上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多个角度写要求。这样孩子们在小练笔环节就能做到有章可循。
三、妙招助力。习作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好的文章都是精巧构思,精心谋篇布局。杨老师非常善于启发,通过引导孩子们发现“的、地、得”三个字的妙处和“好像”二字的神奇作用,帮助孩子们找到了打开习作大门的一把钥匙。这两个锦囊妙计“百变的地得”和“神奇的好像”给孩子们的习作插上了翅膀,灵动了许多。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只有不断地练习,有意识地训练,习作才会越写越好。习作如此,教学也如此,有了大师的引路,还需要自我在习作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方能让习作教学变得有效有趣起来。
陈彩凤
今天是跟岗的第三天,早上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有幸聆听了两节杨丽佳老师的课。杨老师是学生心中可亲可敬的“杨大人”,也是我们小语教师心中的偶像。杨老师的课堂如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丝丝入扣,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意。
一、深入研读,育人细无声。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杨老师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想象”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研读,让学生静下来有滋有味地品读,并特别注重学生课堂独特的发自内心的自我感受。学生在师生合作深情诵读中感悟杜甫“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从而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巧借方法,巧手写人心。习作课是我觉得最难上也最怕上的课,但听了杨老师的这堂习作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习作课也可以如此有趣又有料。杨老师从阅读例文到合作探究,通过两个小妙招之百变“的、地、得”,神奇的“好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构建出学生独特的思路。从而轻松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听完课后,我不禁感慨原来语文课也可以如此妙趣横生。教学之路漫漫,我要一路学习、一路研究、一路反思、砥砺前行。
李嘉颖
听一堂好课,如听一首好曲。很荣幸今天能听到杨丽佳老师的《春夜喜雨》和习作《他__了》两节课。
杨老师的习作课,从学生的认知入手。通过各式各样的提问,使学生明白“他”不仅仅可以指男生,还可以指女生。借助习作要求,让学生自然的明白本节习作课的方法——能从多角度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杨老师借助范文的对比赏析,引导学生得出写好作文的三大秘诀,一是运用语言、神态等方法来把文章写具体;二是用好“的得地”;三是运用联想的手法,使用神奇的“好像”。在总结方法时,明确提出写作方法——学会审题,写好重点。
重点段落练习反馈环节,让我体会到了杨老师对学生习作的欣赏,她的欣赏绝不空泛、模糊,而是非常的具体、细致。以欣赏者、发现者的姿态,讲明作文批改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改错别字;第二步,有无多角度的描写;第三步,有无运用两个小妙招——百变的“的得地”和神奇的“好像”。杨老师这种“重指导,但更讲评”的作文课模式,值得我借鉴与学习,让我明白作文课要以欣赏和分享为基点。
谢雪丽
今天有幸聆听到了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杨丽佳老师执教两堂课。一节是古诗教学《春夜喜雨》,还有一节是习作课《他_了》。第一次近距离见到这位极具个人魅力的杨大人,享受在她带来的课堂中,真是幸福无比。
第一堂古诗教学课,我被杨老师层出不穷的诗句输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所折服。从诗人杜甫的介绍开始,借助书中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意,再到了解写作背景,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从“知时节”、“乃发生”及关键字词中理解诗意,去表达“这是一场怎样的雨。”课堂以教学《春夜喜雨》为主,补充理解朱自清的《春》,拓展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让学生感受到这场又细又小又久的春雨中,饱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通过师生合作深情诵读,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让人回味悠长。
第二堂习作课更是干货满满,造福了我这种习作教学的困难户。习作课上,学生写什么?怎么写?是一大难题,但如何能让学生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文思泉涌呢?杨老师从审题开始,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不否定,然后学习阅读和理解习作要求,再回过头去修改题目,真正理解本堂习作课的要求。接着通过反例和正例两个截然不同的片段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巧妙之处,找到“写作妙招”。然后放手让孩子们去练习,去表达。再通过评价和修改,让孩子利用好“妙招”,加上杨老师的激情引领和适时评价,最后呈现出来的都是美文。
今日的学习令我充实,感恩这样的学习机会,学习永无止境,我将继续尽我所能,努力学习。
李南娇
习作一直是学生头疼的事,同样习作课也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语文老师。这次有幸听到杨丽佳老师执教的习作课《他——了》,杨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老师的课堂非常精彩,对我们以后的习作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给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体的习作指导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保证。杨老师的课堂,语调舒缓,态度亲切,如沐春风。杨老师把握习作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反复读习作要求,圈画习作的关键词语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感到缺少作文素材,存在没什么可写的问题。听了杨老师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不是缺少写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思考和想象,也缺乏得当的习作指导,整堂课杨老师时刻以生为本,教师只充当引导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引导孩子发现范例中如何写出他陶醉的表现。孩子发现是从眼神,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接着杨老师引导孩子总结出第一大法宝,“多个角度写样子“再引导孩子发现语言的妙处,总结出两大法宝,“百变的、得,地”和“神奇的想象”很快孩子们利用这三大法宝进行创作习作片段。在习作时杨老师巧搭支架,引导孩子们利用搭建的支架写一个片段。很快孩子就利用这个支架进行了现场创作,因为有了前面的指导,孩子们没了为难的情绪,更多出了创作的信心。
最后在习作教学中我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追光前行,去学习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
王巧珍
经过本次公开课以及学习,朱丽梅老师、雷声宏老师、程怡老师的专业指导,让我开阔了视野,同时对照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出了工作中的不足。一是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的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二是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还缺乏个人的教学特色,今后还要多学习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挖掘美术教学的特色,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不断钻研,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逐步 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转自:“遂昌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