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4/27 9:18:39
初中优秀课例
认识新朋友Python
课前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程序和计算机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Python海龟编辑器的使用,并对Python程序做初步的认识。
本节是初中阶段Python学习的起点,为以后的Python编程学习夯实基础,除了学习必要的知识点外,激发对Python编程的兴趣,建立对Python编程的信心非常重要。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Python程序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海龟编辑器使用;输出函数print()的初步使用。
教学难点:尝试理解Python程序命令行含义,修改“参数”成新程序。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分享深圳无人机表演的视频,帮助学生回顾程序的概念和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我国信息科技发展现状,增强学生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新知
教师导
在认识新朋友之前,带着问题观看《认识新朋友——Python》微课。
利用数字化资源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突破难点。承上启下引出任务一;层层推进、鼓励,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二、任务三。
学生探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演示活动、回答问题、实践探究,一步一个脚印,在任务驱动的带领下、小组竞赛的驱动下进行学习。
总结升华
以学生为主,梳理本节课知识点,鼓励学生将今天的知识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开展个性化的课后拓展,进一步提升信息科技应用水平,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不断攀登信息科技学习高峰,为民族复兴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过程评价
对小组竞赛优胜小组进行表彰,从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的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亮点
史老师不仅在教学中利用数字资源及信息科技手段突破了本课重难点,而且关注到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中强调的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逻辑清晰
教学设计科学、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评价语言丰富。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利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上台展示,操作演练,提高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与信心,形成信息意识。
充分展示教学艺术
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利用文件《试试你的手速》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了从不会到一遍遍调试,最后试验成功过程,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意识。
转自:“宝安信息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